當地時間10月22日至10月23日,第73屆國際軟木大會(ISC)于挪威奧斯陸召開,由挪威木材工業協會(Treindustrien)主辦,并與歐洲鋸木工業組織(EOS)及歐洲木材貿易聯合會(ETTF)聯合承辦。
與會代表指出,原木供應瓶頸仍是行業首要挑戰,但也強調提升出材率的潛力正在顯現。
歐洲鋸木工業組織(EOS)數據顯示,成員國軟木產量在2021年觸頂后累計下調約10%,以匹配需求疲軟。若2025年預測兌現,全歐產量將連續走平;初步展望2026年,歐洲各地的產量將保持穩定。
歐洲鋸木廠工業組織主席托米·斯內克(Tommi Sneck)指出,歐洲各地的原材料價格均有所上漲,削弱了行業的盈利能力。他表示,在全球鋸材需求仍處于低谷之際,原料成本卻逆勢上揚,這讓行業感到擔憂:若后續需求回暖,原木價位是否已高至抑制復蘇?
不過,他也指出了一些積極的方面,比如建筑業有微弱的復蘇跡象,2026年可能是復蘇之年。
森林經濟顧問公司的保羅·揚克(Paul Jannke)在介紹北美市場情況時提到,美國住房市場因人口結構有利且十余年新增供給缺口巨大,潛在需求龐大;然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與高抵押利率共同抑制購房能力,導致開工率仍處于相對低位。
在美國10%關稅下,歐洲供應商也需要被稅,但總體稅負仍遠低于加拿大軟木所適用的綜合稅率,相對優勢顯著;反觀加拿大出口商,正積極謀求市場多元化以對沖高關稅沖擊。
塞特拉集團(Setra Group)負責人奧勒·伯格(Olle Berg)在介紹中國市場情況時指出,受建筑行業持續低迷拖累,中國軟木消費量已顯著萎縮,短期展望仍脆弱,對2026年后的復蘇僅持謹慎樂觀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