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報》援引豐隆投資銀行研究部報告稱,對馬來西亞木材制造行業持“中性”評價。報告預計,下半年行業仍將受制于需求疲軟、利潤率壓縮及匯率波動三重壓力,短期內經營環境難以改善。
全球終端市場低迷、成本持續攀升疊加美元走弱,正在對木材出口等行業前景造成沖擊。據悉,今年以來,馬來西亞木材出口呈現下降趨勢,這包括了對中國木材出口減少26%。
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1至7月,馬來西亞對中國木材出口量累計5.9萬m3,同比減少26%,并已連續七個月錄得負增長。其中,1月出口收縮了31.4%,4月和5月跌幅均超過4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7個月,馬來西亞對中國出口的木材均價呈現波動上行。其中,6月均價同比跳升16.5%,一度突破400美元/立方,帶動前7個月均價同比增長7.1%。
分季度觀察,一季度漲幅較為溫和,介于3.5%至4.4%之間;進入二季度后,漲勢加速,4月和5月分別錄得6%和8.6%的同比漲幅。盡管7月均價較6月環比回落5.4%,但較去年同期仍是高出9.1%。
馬來西亞對華木材出口收縮主要源于熱帶鋸材供給顯著縮減。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1-7月中國自馬來西亞進口熱帶鋸材5.37萬立方米,同比下降24.6%,占同期進口總量約91%;均價逆勢上揚7%,量縮價升特征明顯。同期紅柳桉進口量亦下滑12.3%,且均價回落11.9%。
綜合多家馬來西亞木材企業反饋,當前行業正面臨成本端與需求端的雙重擠壓:人工、海運物流費用持續上漲,以及馬來西亞半島自7月1日起平均基礎電價上調13.6%,而全球建筑及膠合板市場需求疲軟,難以抵消生產成本的增長。不僅如此,由于木材銷售有長達30到90天的付款信用期,顯著拉長木材商現金周轉周期,加劇資金壓力。
與此同時,受異常天氣擾動,馬來西亞原木供給緊縮,原料采購難度顯著抬升,木材商普遍反饋現貨資源緊張。日前國會會議中,天然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部部長拿督喬哈里重申,政府將持續執行原木出口禁令,以確保國內采伐材優先流向高附加值下游產業。對于進口木材,政府持開放立場,但需符合嚴格準入條件,既保障本地需求,又緩解天然林資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