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堆積如山的廢舊家具,如今在東莞市大嶺山鎮找到了“重生”之路。記者日前從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去年大嶺山鎮廢木材綜合利用率達100%,大件垃圾資源化率超過96%,逐步形成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鏈條。作為“中國家具出口第 一鎮”,大嶺山鎮正探索一條資源循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廢木材綜合利用率達100%
在大嶺山鎮的一個再生資源車間里,工人們正有序地拆解舊沙發:擰下金屬腳架,剝離海綿墊,破碎木框架。這些過去令人頭疼的廢棄物,如今被精細分揀:大部分木材轉化為生物質燃料,金屬配件拋光后重新利用,經過處理的海綿也能再次成為填充物。
作為貢獻了全國家具出口值近七分之一的家具重鎮,大嶺山在過去多年的繁榮背后,也面臨著每年數萬噸固體廢物處理的巨大壓力。2022年,東莞市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為大嶺山提供了轉型契機,大嶺山鎮政府將家具產業作為突破口,推動產業綠色轉型。
據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介紹,2024年,大嶺山鎮廢木材綜合利用率達100%,大件垃圾資源化率超過96%,逐步形成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鏈條。
政企協同,構建回收利用體系
在大嶺山鎮生物質能源企業車間內,粉碎機將廢舊木材加工成可用原料。該企業一位負責人介紹,“過去處理這些廢料每噸要倒貼200元,現在能賣到280元左右。”在附近的環保材料廠,通過創新技術將這些木屑壓制成刨花板,每噸成品能消納0.8噸廢料,生產能耗比傳統工藝降低了近三分之一。檢測表明,這種板材結構更密實、強度更高。
技術創新是實現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關鍵。在遠大刨花板有限公司,自動化設備將廢舊木材破碎,經過干燥、高壓定型等工序,最終產出結構均勻的刨花板。這項技術不僅實現了廢舊木材100%回用,還將板材生產成本降低了30%。該公司負責人鐘惠生拿起一塊成品說,“從舊家具到木屑都能有效利用。我們的物理壓制技術不需要添加黏合劑,既保留了木材特性,又避免了焚燒污染。”該廠年處理廢木材13萬噸,可生產4萬立方米刨花板,每立方米售價遠高于廢木材回收價格。
解決廢舊家具處理難題,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在政府層面,大嶺山建立了“收集—運輸—處置—再利用”的一體化處理體系。全鎮23個村(社區)設立了標準化的大件垃圾存放點,解決了廢舊家具存放難的問題。
企業實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大嶺山的家具龍頭企業也在積極推動智能化、綠色化生產。在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家居產業帶,A家家居的智慧工廠利用物聯網協同機械臂作業,使單位產品能耗下降了22%,智能倉儲系統采用光伏供電實現低碳運行;佳居樂通過優化生產,板材利用率達到98%,每年減少的森林砍伐面積相當于120個標準足球場,其激光封邊技術也避免了傳統膠黏劑的污染問題;“科技智谷”產業園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整體設計,推動產業從追求規模向提升質量轉變。
如今,在大嶺山家具產業園區,新能源物流車在專用道路上穿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已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在拆解車間,一位老師傅摸著剛拆下的沙發彈簧感慨:“十年前,這些材料只能賣廢鐵,現在經過處理,能變成更有價值的產品。”
東莞市生態環境局表示,大嶺山構建“無廢家具”產業鏈的實踐,不僅為傳統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體現了將環境保護融入產業發展的理念。當資源循環利用成為產業升級的內在動力,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