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近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出臺,這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為方便公眾快速了解我國林長制實施的相關背景與政策要點,《中國綠色時報》特別策劃推出一組林長制新政速覽。
1.為什么要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
《意見》開宗明義: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中央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目的就是為了全面提升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功能,進一步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的主體責任。
2.什么是林長制?
林長制是指按照“分級負責”原則,由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林長,其他負責同志擔任副林長,構建省、市、縣、鄉、村各級林長體系,實行分區(片)負責,落實保護發展林草資源屬地責任的制度。全面推行林長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3.林長制的探索實踐是怎樣發源的?
2016年,江西省撫州市率先試點“山長制”,武寧縣率先試點“林長制”。2017年3月,安徽省率先在合肥、安慶、宣城3市試點林長制改革,2018年率先在全國全面推開林長制改革,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之后,江西、山東等地陸續全面開展林長制改革。2019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致函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創建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
4.目前全國有多少省份實施了林長制?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安徽、江西等7個省(市)在全域推行林長制改革試點,廣西、廣東、福建、浙江等16個省份出臺相關文件,在部分地縣開展試點。其余省(區、市)都在調研和起草相關文件階段。
5.我國何時全面建立林長制?
中央《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要求,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謀劃,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安排,狠抓責任落實,確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長制。
6.各地試點林長制改革成效如何?
各地通過探索實施林長制改革,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實現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形成了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強大合力,顯示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創新的良好成效和蓬勃生機。林長制堅持黨政同責、高位推動,從根本上解決了全面落實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目標責任制的動力問題;堅持領導擔綱、責任到人,真正解決了責任落實問題;堅持建章立制、規范運行,構建了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的長效機制。
7.《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一些地方為了經濟發展,違法侵占林地草地,破壞森林草原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森林草原資源保護與地方政府行政領導職責約束不強,僅靠林草部門往往力不從心。一些地方通過實施林長制,實現了森林草原資源保護從林草部門唱“獨角戲”到黨政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大合唱”。試點證明,林長制改革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符合人民群眾期待。
新修訂實施的《森林法》提出,“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需要,建立林長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明確提出要“推行林長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提出全面推行林長制。這些都是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基礎和背景,全面推行林長制將是今后一個時期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的重大制度保障和長效工作機制。
8.推行林長制具有什么重大意義?
推行林長制改革,強化地方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主體責任和主導作用,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的重大實踐,也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必然要求,將有效解決林草資源保護的內生動力問題、長遠發展問題、統籌協調問題,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9.省級總林長、副總林長分別由什么人擔任?
按照林長制組織體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總林長,由省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設立副總林長,由省級負責同志擔任,實行分區(片)負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實際情況,可設立市、縣、鄉等各級林長。
10.推行林長制的責任主體是誰?
中央《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明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推行林長制的責任主體。
11.林長制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是什么?
將保護發展林草資源落實為黨政主要領導的主體責任,這是林長制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所在。林長制建立了從上到下、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總)林長的組織體系,明確了各級林長的工作職責和主要任務,構建了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源頭治理的長效責任體系,層層壓實了各級林長保護發展林草等生態資源的責任。
12.林草部門在林長制中承擔什么工作?
地方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承擔林長制組織實施的具體工作。
13.全面推行林長制要堅持哪些工作原則?
應堅持四項工作原則:一是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主;二是堅持綠色發展、生態惠民;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四是堅持黨委領導、部門聯動。這四項原則,既有制度體系要求的約束性,也有結合實際鼓勵創新的靈活性。
14.林長制改革怎樣體現生態惠民?
推行林長制,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林草資源的保護發展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通過森林經營、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投入等,提升森林質量,增加林地產出,擴大基層群眾就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產品、優質生態服務的需求。在推行林長制過程中,在實現森林草原資源保護與發展目標的同時,要突出生態惠民,堅持改革利民,發展產業富民,全力釋放“生態紅利”,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多贏目標。
15.林長的工作職責是什么?
各級林長的工作職責是:組織領導責任區域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工作,落實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目標責任制,將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沙化土地治理面積等作為重要指標,因地制宜確定目標任務,組織制定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規劃計劃,強化統籌治理,推動制度建設,完善責任機制,組織協調解決責任區域的重點難點問題,依法全面保護森林草原資源,推動生態保護修復,組織落實森林草原防滅火、重大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和措施,強化森林草原行業行政執法。
16.推行林長制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主要任務有以下六項:一是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生態保護;二是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生態修復;三是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災害防控;四是深化森林草原領域改革;五是加強森林草原資源監測監管;六是加強基層基礎建設。
17.安徽省林長制“五綠”任務體系是哪“五綠”?
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全面推開林長制改革,創建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和覆蓋全省的“五綠”任務體系。“五綠”即: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安徽各地嚴守紅線抓“護綠”,擴面提質抓“增綠”,壓實責任抓“管綠”,聚焦產業抓“用綠”,深化改革抓“活綠”,落實落細生態文明建設責任,以林長制促進了林長治。
18.一些地方提出的“三保、三增、三防”是指什么?
江西等地圍繞“三保、三增、三防”推動林長制改革,建立了五級林長責任體系。他們提出的“三保”是指:保森林覆蓋率穩定、保林地面積穩定、保林區秩序穩定;“三增”是指:增森林蓄積量、增森林面積、增林業效益;“三防”是指:防控森林火災、防治林業有害生物、防范破壞森林資源行為。
19.林長制中的“一長兩員”是指什么?
江西等省在深入推動林長制基層基礎能力建設上下功夫,建立網格化管理的責任機制,構建“一長兩員”森林資源源頭管理架構,充分發揮行政村林長和森林資源監管員、專職護林員距離山頭近、發現情況早等優勢,組織開展拉網式巡查,守好源頭、看牢山頭、管住人頭,使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發展,切實落實了“源頭治理”責任。
20.如何健全林長制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林長會議制度、信息公開制度、部門協作制度、工作督察和考核評價制度,研究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定期通報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重點工作。
21.林長制推行情況如何接受社會監督?
可以建立林長制信息發布平臺,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告本區域或本責任區的林長名單,在責任區域顯著位置設置林長公示牌,包括林長姓名、電話、責任范圍、工作職責等,接受社會監督和信息報告。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推行林長制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每年公布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情況。
22.對擔任林長的黨政領導干部如何進行考核?
中央《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明確提出,將林長制督導考核納入林業和草原綜合督查檢查考核范圍,縣級及以上林長負責組織對下一級林長的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地方有關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森林草原資源嚴重破壞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23.推動林長制全面落地還要做好哪些后續工作?
一是國家林草局將盡快制訂貫徹落實《意見》的實施方案。二是各地也要盡快制訂具體的工作方案。三是指導已經開展林長制試點的省份,全面總結試點經驗,進一步完善林長制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四是做好林長制督導考核工作。五是積極做好《意見》政策解讀、宣傳和培訓工作。六是跟蹤調研各地貫徹落實《意見》的做法和實踐問題,有關重大問題將及時報告黨中央、國務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