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興業城作為中國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大型木材市場,擁有木材商戶近千家。其中,經營木材(木枋材,主要為家具材)的商戶600余家,主要經營國產材(東北材)、非洲材、歐美材和東南亞材。現在,讓我們走進東方興業城,看看近這四大類木材格局變化如何?誰最有希望成為木材市場的王者呢?
東北材:
東北材,曾經占據了我國木材市場的主要份額,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由于長期地過度砍伐,木材材質顯著下滑,出材率大幅減小,更在優質進口木材特別是價格相近的非洲材沖擊下,迅速淪為配角。且在近年,國家連續出臺政策,對東北主要產材區如興安嶺實行禁伐令,貨源供應一時明顯大幅縮減,更使其面臨被“淘汰”的局面。在東方興業城可以看到,原本近200家東北材經銷商已剩下不足100家,大部分已經轉型經營進口木材如非洲材。
目前,雖然市場上仍有部分東北材庫存,但隨著淡季氣氛的不斷深入擴散,東北材市場表現依然疲軟,行情持續平淡毫無亮點。主要材種如水曲柳、樺木、榆木等乏人問津,出貨量令人“咬牙切齒”。其中,調查了解到,自從前兩年水曲柳被列入瀕危樹種之后,水曲柳的供應便受到限制,其價格也不斷拉升,然而過高的價格嚴重打壓了下游廠家入貨的積極性,加之水曲柳的替代材種較多,因此下游廠家紛紛轉而采用歐洲白蠟木等其他材種,水曲柳也因此遭遇下游市場的冷落。
價格方面,從在東方興業城的調查來看,近期未有明顯變化,大部分品種價格處于穩定態勢。調查中有商戶表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東北材恐怕都將缺乏來自不論內部還是外部的刺激,價格整體上將長期在目前水平維持穩定。
非洲材:
在東北材“沒落”之后,非洲材在木材市場“廣招兵馬”,并快速圈地,成為新晉“霸主”。然而,從2016年上半年起至今,非洲材的表現卻讓人失望。即便當中非洲材有過逆市而上,比如小巴花大紅大紫、刺猬紫檀加入CITES等,但這些許的閃光點仍舊難改低迷的大勢。況且,小巴花也就火了一段時間,早便沒了熱度,已經泯然于眾人;刺猬紫檀則雷聲大雨點小,在資金博弈中進進出出,并無太大的建設。
目前,市場處于傳統淡季,從在東方興業城走訪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行情“理所當然”萎靡不振,各類品種出貨均無明顯改善。據了解,目前非洲材庫存量較大,但下游家具廠等工廠開工率不足,上下游供需難以平衡,致使出貨受阻,行情跌至谷底。作為出貨主力的卡斯拉、沙比利、黃玫瑰等品種也難逃厄運,目前主要以清庫存為主;小斑馬等極少數品種雖略好一些,但也不容樂觀。對于后市,部分商戶較為悲觀,認為受目前冷氣氛影響,恐怕“金九銀十”又將成為“鐵九銅十”甚至更加糟糕。
價格方面,受非洲國家普遍進行木材砍伐或出口限制,今年以來整體有所上漲,到目前已至高位并企穩。商戶表示,未來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且或將受低迷市場氣氛影響反彈而下行。在市場調查中發現,目前市場已出現此種態勢,如卡斯拉、大斑馬、小斑馬、黃玫瑰、紅玫瑰等品種價格已有約200元/立方米的下調。對這種形勢,商戶很是擔憂,稱如果行情繼續惡化或者遲遲不見好轉,大范圍的降價恐怕在所難免。
歐美材:
在諸多材種中,相對而言,歐美材市場一直趨向穩定,可以說是木材市場這個大家庭中最穩重或者說最能“忍”的兩位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歐美原產地原材供應長期總體上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另一方面,國內供需水平大致能夠維持平衡。不過,經過多年的“隱忍”,近年歐美材市場迎來了發展的小高潮。在東方興業城了解到,越來越多的木材商將眼光看向了歐美材,這幾年經營歐美材的商戶數量也明顯增多。
目前,北美材方面,市場依舊處于穩定態勢,近幾月表現無明顯的起色。各種類材種當中,紅橡、白栓等依然是北美材的出貨主力。不過受制于國內市場紅橡、白栓的庫存積壓過大,價格上雖然經銷商探漲意識強烈,但下游市場難以接受,整體企穩。至于軟木,由于受加拿BC省大火災影響,BC省原木砍伐已經停止,多家木材加工廠關閉。目前SPF價格略有些上漲,不過幅度目前來看并不算大,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周或將繼續有6-8%的上漲幅度。
歐洲材方面,市場同樣維持穩定態勢。據了解,櫸木為出貨主力,走勢平穩,白蠟出貨量同比有所增長,但環比卻有所下滑。軟木的話,受歐元持續升值的影響,近期進貨價格迅速攀升,漲幅超過10%。過高的進貨成本嚴重打擊了國內木材商家入貨的積極性,加之現階段國內市場行情低迷,歐洲軟木終端銷售價格難以上漲,眾多木材商家苦不堪言。“軟木的利潤極其微薄,然而歐元一升值,商家的利潤就幾乎被榨干了,甚至虧本,市場相當難做。”有商家無奈地表示。
東南亞材:
東南亞及周邊地區面積不大,但卻可以說是名貴木材(明星木材)的盛產地,比如小葉紫檀、大紅酸枝、緬甸花梨、白酸枝、闊葉黃檀、柚木、條紋烏木等等。作為中國的鄰邦,其每年供應給中國的木材量也堪稱巨大,紅木產品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在中國木材市場中也占據了不俗的分量。然而,和東北材一樣,在長期砍伐過程中,森林資源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或出于其它原因,如提高本國就業率等,東南亞各國紛紛出臺了木材禁伐或限制出口的政策,后市發展不容樂觀。
紅木方面,據了解,由于耗材量過大,東南亞各國紅酸枝原材料已日趨枯竭:紅酸枝在泰國、越南已開發將盡,只有老撾、柬埔寨交界處還有少部分大紅酸枝。隨著老撾、緬甸、越南、泰國及東南亞等傳統的紅木來源地“截斷”大紅酸枝的出口,其價格也是日新月異。大紅酸枝的小料、次料每噸5萬元至7萬元,中料每噸8萬元至15萬元,口徑20厘米的好料每噸在20萬元至30萬元,口徑20厘米至30厘米的上等好料每噸價格在40萬元至60萬元之間,還有些板料按其寬厚論塊賣,折合下來每噸約100萬元。另據了解,緬甸花梨成為紅木界新貴,占據了紅木市場半壁江山。
在非紅木品種方面,從市場了解到,老撾、緬甸產木材貨源告急,情況持續惡劣,未來或將無材可賣。目前,市場缺乏亮點,波瀾不驚,尋貨問價者不多,市場出貨以小批量為主。商戶預計進入9月份后或將有所好轉。價格方面,因為市場的弱勢運行,價格難有調整,整體處于穩定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