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jizz18性欧美年轻,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免费,91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資訊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木業資訊 > 正文

紅木產業的原料供應始終頗具爭議

時間: 2016-08-02 10:02 來源: 證券時報 點擊次數: 2901

    紅木屬于高密度熱帶植物,生長周期非常長,要幾百年才能成材,基本只生長在亞熱帶和熱帶緯度帶上。 

    明朝時期皇家開始使用紅木做家具,當時主要是黃花梨。清朝皇家也想用黃花梨,但發現基本沒了,所以開始轉用小葉紫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開始興起仿古熱,當時就發現國內的紅木資源已經開采殆盡,只能去找東南亞一帶的原料。此后,東南亞國家也陸續開始嚴禁采伐和出口,市場慢慢轉向采購南美洲及非洲的原料。

    “目前現在市場多見的是非洲花梨、南美紅木,實際已不全是國標五屬八類的紅木范疇。”洪華暉說,“東南亞的紅木也有,但都是老料,所以特別貴。非洲料的特點是大,但由于生長快,密度沒有那么高,相對容易開裂。”

    據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副會長車暢介紹,紅木原料的進口與行業發展息息相關。根據該協會與海關總署共同統計的紅木行業指數可以看出,由于印度小葉紫檀的合法進入,該指數在2015年11月和12月出現一定幅度上漲。但從2016年開始,幾乎一直處于下行狀態。

    “2016年1至5月份,進口紅木原木為26萬立方米,累計進口額下降了28%。”車暢說,從數據上看,進口量下行至今年5月份,6月份已經有回暖跡象,原材料供應面上量價如果能穩健增長的話,對產業發展才能起到健康的推動作用。。

本文關鍵字:

熱點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