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jizz18性欧美年轻,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免费,91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資訊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木業資訊 > 正文

一帶一路背景我國戰略拓展林產品貿易空間

時間: 2015-04-22 09:33 來源: 中國林業新聞網 點擊次數: 3101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在這一戰略框架下,我國林產品國際貿易會有什么樣的發展空間?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一帶一路”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框架思路和合作重點,這是否也勾勒出了我國林產品貿易的轉型藍圖?從今天起,本報特別推出北京林業大學專家對“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林產品貿易發展的解讀文章,以饗讀者。
 
    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至此“一帶一路”有了綱領性文件。

    在許多林業人的眼里,這項大國戰略的落子布局充滿無限商機和挑戰?!耙粠б宦贰睉鹇缘奶岢銮》晡覈洕l展的“新常態”階段,高速增長換擋回落變成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驅動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需求結構等方面面臨重大調整和改變。在此背景下誕生的“一帶一路”戰略,能否引爆我國林產品國際貿易的新high點?林業人滿懷期待。

    “大而不強”帽子何時能脫?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將對我國林產品貿易產生哪些利好影響尚不得而知,但全面梳理總結我國林產品國際貿易現狀,對我國林產品國際貿易所處的國際地位有一個理性而清晰的認識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中國—東盟博覽會林產品及木制品展上,美國木旋協會無國界者分會主席Terry先生交流展示木旋技術 本報記者盧慧穎 攝

    我國林產品貿易整體規模龐大,發展迅速,是世界林產品貿易大國。據權威機構統計,2000年至2010年間,中國林產品出口總額從76.06億美元增長到463.17億美元,年均增長26.27%。與我國林產品出口蓬勃發展相對應,原木鋸材等原料產品的進口同樣令世人矚目。然而無論進出口貿易數額多么可觀,也無法摘掉我國林產品貿易國“大而不強”的帽子。

    與大規模的進出口額相比,我國林產品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引領方面的數字實在上不了臺面。我國林產品貿易整體上屬于“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以貼牌生產和代工生產為主,技術創新、品牌意識薄弱,雖然我國早已成為世界林產品貿易大國,但是始終不能跨入林產品貿易強國之列。

    我國林產品貿易以貨物貿易為主,林業服務貿易發展嚴重滯后。林業兼具經濟、生態、社會、文化等多重效益,林業服務貿易內涵豐富、外延廣闊,既包括輔助林業生產的各種生產性服務,還包括林業生態價值服務等延伸性服務。在經濟新常態下,大力推動林業服務貿易的發展將成為未來林業經濟的新增長點,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恰恰為林業服務貿易提供了無限空間。

    “由貨轉服”轉型有多難?

    無論是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還是結合“一帶一路”戰略,我國林產品貿易發展定位的關鍵詞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轉型。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給林業產業帶來了較大沖擊,原材料價格飛速上漲、勞動力成本快速提高、原料合法性認證成本不斷增加,這些都使得我國以加工貿易為主的林產品貿易發展舉步維艱,轉型成為我國林業企業“活下去”的唯一出路?!耙粠б宦贰睉鹇缘倪m時提出,正好給中國林業產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我國林業企業前去投資更容易形成小規模技術優勢 資料圖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屬于具有森林資源稟賦的發展中國家,林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中國林業產業在這些國家投資會更容易形成“小規模技術優勢”。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潛力巨大且資源豐富,具有承接中國林業產業外移的優勢。截至今年年初,我國已經與印度、俄羅斯、柬埔寨、波蘭、新加坡等沿線國家先后簽署了跨境河流、防洪、森林、濕地及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合作協議及備忘錄等,這為中國林業產業“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

    實體經濟的“走出去”會帶動中國林業機械設備的對外輸出,從而推動中國林產品貿易由勞動力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升級;同時也會帶動東道國對中國的林業技術、設計、運輸、信息等林業服務活動產生需求,這將直接促進中國林業服務貿易的發展。

    “走出去”要跨越幾道坎?

    林產品貿易企業尋求轉型發展不僅是對舊有模式的反思,更是對林業產業未來長期發展的探索。然而,成功實現發展轉型并非易事,需要在人才、技術以及制度方面做出積極的準備。

    人才是林產品貿易發展轉型的最關鍵因素。從林產品貿易發展自身來講,當前最關鍵的人才需求是技術人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目前,我國木材加工企業的主要就業對象是農民工,技術研發部門對相當數量的企業來說規模極小甚至缺失,導致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高端產能仍然主要依賴進口。因此,迫切需要規范市場環境,建立激勵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市場氛圍,為技術人才營造良好氛圍。

    在經濟“新常態”下,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成為推動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林業企業不單純要引進新技術,還要消化吸收,并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進行“中國化”或“本土化”改造。因此林業企業要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提供的機遇,把生產技術、加工工藝、生產流程改造、管理經驗總結等提到更為重要的地位。

    很多企業在海外經歷過的慘痛教訓,往往是由于對風險估計不夠,對當地工會、文化沖突估計不夠,沒有制度的規范與保障。因此要從制度上規范企業的責任義務,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走出去”的企業,要入鄉隨俗注意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公益事業、企業形象、教育培訓、當地員工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引爆我國林產品貿易新的high點。(作者: 程寶棟 秦光遠 宋維明)

本文關鍵字:

熱點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