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jizz18性欧美年轻,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免费,91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情資訊 > 正文

我國每年消費木材量約5億立方米 供需缺口占一半

時間: 2014-11-19 10:33 來源: 中國木材網 點擊次數: 5238

  10月30日-31日,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舉辦的第七屆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大會暨人工林優化新技術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堅、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會長劉能文等木材工業領域的權威專家呼吁,我國應通過政策驅動和科技創新等手段提高木材綜合利用、木材功能改良和廢舊木材回收利用等能力,以緩解當前的木材供需矛盾。

  據統計,目前我國的木材綜合利用率僅為65%,而發達國家一般在80%以上,如果能提高一個百分點,我國每年將節約木材75萬立方米。

  劉能文在報告中說,近十年,我國的木材進口量已從2004年的3476.9萬立方米增加到2013年的7916萬立方米,翻了1倍多。我國每年消費木材量約5億立方米,其中供需缺口占一半,主要靠進口木材解決。從全球看,我國的原木進口量占全球原木貿易量的1/3,鋸材進口量占全球鋸材貿易量的1/4。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原木出口的限制和我國對天然林的全面保護,我國的木材供需矛盾將愈發突出。

  專家們一致認為,我國木材工業必須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充分挖掘人工林木材資源,研發人工林木材優化技術,提高木材性能,實現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將對緩解我國木材供需矛盾和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李堅院士專題介紹了木質功能材料的創新發展。他指出,我國每年的各類木制品廢棄物約6000萬噸,如果將這些源于木材的廢棄資源加以有效利用,等于短期內營造出一片“隱形森林”。我國急需采用各種新方法、新技術、新途徑,對這些寶貴的資源予以合理加工和高效利用。此外,木質廢棄物、木材加工剩余物、廢舊木制品的高效再加工和循環利用不僅可以緩解木材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把原本儲存的碳素進一步重新固定、封存,以保持減排低碳,減少溫室效應,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李堅介紹了未來木質功能材料的發展方向。他說,我國的木質功能材料研發也應順應國際前沿,科學合理地引進先進學科理念,以納米技術為助推劑,積極開發高附加值、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木質復合材料。木竹材和異質復合材料都將在未來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七屆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大會以“功能材料與綠色產業”為主題,結合木質功能材料與木制品、裝飾裝修、園林景觀、木結構建筑等產業的耦合為出發點,推進木質功能材料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的技術交流和推廣應用。會議期間成立的木質功能材料與制品分會,將致力于人工林木材改性技術推廣和應用,加強人工林改性木材企業與地板、木門、家具等木制品企業的對接,推進我國人工林木材改性產業的發展。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是中南地區唯一的林業高校,擁有木材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學科、竹業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林業生物質資源加工利用實驗中心、林產工業研究所、生物質材料研究所等科研平臺,以及中國木材工業學會中南區委員會、中國模板協會竹膠合板專業委員會、中南地區人造板新技術推廣站等學術機構。長期以來學校對木材保護與人工林資源充分利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關鍵字:

熱點行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