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9.1%,上月為增長3.0%。1-5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下降1.1%,1-4月為增長1.4%。統計局指出,盡管1-5月工業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但從營業收入扣減營業成本計算的毛利潤角度看,規上工業企業毛利潤同比增長1.1%,拉動全部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0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解讀稱,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比前四個月增加6034.1億元,但受有效需求不足、工業品價格下降及短期因素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工業利潤同比出現下降。下階段,要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著力做強國內大循環,強化創新驅動,扎實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工業企業效益恢復打下穩固基礎。
聚焦泛家居行業,今年前5個月,家具制造業營業收入為2488.7億元,同比下降3.9%;營業成本12069.1億元,同比下降4.0%;利潤總額為79.2億元,同比下降27.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營業收入為3469.9億元,同比下降1.4%;營業成本3160.9億元,同比下降1.3%;利潤總額為98.1億元,同比下降8.8%。
雖然家具制造業和木材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去年仍然下滑,但消費品以舊換新繼續對工業利潤帶來支撐。統計數據顯示,1-5月,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下,智能消費設備制造、其他家用電力器具制造、家用廚房電器具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01.5%、31.2%、20.7%。
當前,工業經濟運行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征。一方面,傳統制造業如家具、木材加工等行業仍面臨需求不足的挑戰;另一方面,受益于"以舊換新"等政策紅利的智能家居、家電制造等領域則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這種分化態勢反映出我國工業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
值得關注的是,政策工具箱正在持續發力。除已落地的2000億元設備更新支持資金外,第三批"以舊換新"補貼資金即將在7月下達。這些政策不僅著眼于短期需求提振,更注重通過"時序性"和"均衡性"安排,形成貫穿全年的穩增長合力。特別是將補貼資金細化到月、周的安排,有助于避免政策"脈沖式"效應,為市場提供更穩定的預期。
專家表示,隨著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陸續到位,以及"以舊換新"政策的深入推進,工業企業的經營壓力有望逐步緩解。但要實現可持續復蘇,還需在擴大內需、技術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