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jizz18性欧美年轻,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免费,91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情資訊 > 正文

全國木材戰略儲備 河南探索平原經驗

時間: 2014-06-24 09:32 來源: 河南日報 點擊次數: 3685

    木材,是世界四大基礎原材料之一。作為世界木材消費大國,我國木材對外依存度高達47%!

    “中國碗”要端中國糧。18億畝耕地,成功解決了中國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那么,45億畝林地,如何能在維護生態安全的同時,也解決我國木材的基本自給?

    為保障全國木材安全,緩解木材供需矛盾,兩年前,國家林業局提出實施全國木材戰略儲備。隨后,無論是“全國7個首批木材戰略儲備基地試點示范項目”,還是“全國7個國家儲備林劃定試點”,河南省均以“長江以北唯一試點省份”躋身,勇挑探索平原區建設經驗的重任。

    在這場木材安全守衛戰中,中原如何因地制宜,培育更多大徑級用材,打造筋強骨健的“美麗河南”?如何創新發展,踐行“既得生態又得材”的國之方略?

    木材告急 院士上書

    今年春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收到一封八位院士的聯名信。

    信中,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為首的八位院士聯名,提出了“建立國家儲備林制度”的建議。

    如此大的陣勢,背后凸顯的,正是我國迫在眉睫的木材危機。

    作為現代四大基礎原材料之一,木材與鋼筋、水泥、塑料相比,是唯一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環的綠色材料。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木材及木制品消費國,10年間,木材消耗量年均增長13.8%,已由2001年的1.19億立方米增長到2012年的4.99億立方米。

    然而,由于之前幾十年重采伐、輕培育,我國森林資源透支嚴重,欠賬很多。進入新世紀,國家實施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森林面積雖然恢復較快,但森林資源“家底”依然較薄,仍舊是世界人均占有森林和木材資源最少的國家之一,大徑級木材資源更是嚴重匱乏,成過熟森林資源僅占資源總量的5%。

    生態建設成績大打折扣,國家木材安全也受到嚴重威脅。

    統計顯示,2012年,我國進口木材已達2.35億立方米,占全國木材消耗總量的47%,成為全球最大的木材進口國。國外一些組織和個人別有用心,甚至拋出“木材威脅論”。

    更緊迫的是,國際上,大徑級木材也逐漸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根據最新修訂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嚴格限制交易的樹種增加到220多個,有86個國家和地區限制或禁止珍稀和大徑級原木出口。

    “木材尚可以進口,但森林無法進口,生態必須靠自己建設。”唐守正等八位院士信中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與提高森林質量、增加木材生產息息相關。

    根據國際國內經驗,院士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只要能用政策引導科學經營,我國現有林地林木生產率完全可以提高50%,生態價值也將大大提升。

    為儲備培育大徑級活立木資源,他們建議,一手建設全國木材戰略儲備生產基地,一手建立國家儲備林制度。同時,將國內成功做法和國外有益經驗結合,探索建立契約管理、代儲代管、輪換動用和動態監測的國家儲備林制度,納入中央財政物資儲備支持體系。

    拿什么來守衛我國木材安全?木材戰略儲備,時不我待!

///

    國之方略 中原擔當

    院士的疾呼,正是國家之所急。在反復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頂層設計”陸續出臺。

    2012年,國家林業局在全國啟動木材戰略儲備基地試點示范項目,首批選定了7個省份,將通過新造、改培等,建設國家儲備林的“后備軍”。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加強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的要求。隨后,國家林業局迅速印發了《全國木材戰略儲備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3-2020年)》。

    同年,國家林業局在全國開展了國家儲備林劃定試點工作,全國7個省份作為先期試點,“國家儲備林”開始落地生根。

    這一切,讓我國廣袤的森林中,那些為數不多、優中選優的大徑級用材林,第一次被深深烙上了“戰略”、“儲備”的印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個有關木材戰略儲備的試點省份名單中,河南非但均赫然在列,而且是長江以北的唯一省份。

    “這既是肯定,也是重托。”追其緣由,省林業廳廳長陳傳進說。

    一方面,近年來大力實施林業生態省建設,使我省森林面積不斷增加,森林質量逐步提高,具備了承擔木材戰略儲備的基礎;另一方面,作為長江以北唯一的試點省份,河南更肩負著“探索平原區發展短周期工業原料林、中長期大徑級用材林、鄉土珍貴樹種經驗”不可推卸的重任。

    為了這份擔當,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強化責任。

    2012年,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示范項目啟動后,我省高度重視,連續兩年將示范項目建設任務列入省委、省政府督察考評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強力推動實施。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3號文,省林業廳將國家木材戰略儲備作為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作為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轉變工作作風的具體措施,建立了臺賬,明確了目標、內容、進度、措施和責任人,并創新推行“任務落實情況月報告制度”,及時化解項目進展中的“攔路虎”。

    為了這份擔當,省林業廳等各職能部門及早部署,科學規劃。

    成立了以省林業廳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規劃編制領導小組,依據全省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總體布局,編制完成了《河南省木材戰略儲備生產基地規劃(2011-2020年)》,46個縣(市、區)被成功納入“國家規劃”。

    依據規劃,堅持新造和現有林培育相結合,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中長期用材林、珍貴樹種用材林培育相結合,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木材戰略儲備生產基地面積990萬畝,實現每年增加木材約500萬立方米,初步構建國家及全省木材生產安全保障體系。

    由于國家儲備林劃定標準較高,為更加科學合理地劃定國家儲備林,在國家任務明確前,省速豐辦就提前謀劃,在全省篩選出一批林分質量高、目的樹種明確、有培育大徑材前途、增產潛力大、專業技術力量強的23個國有林場作為后備單位,為隨后分解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示范項目建設也得到了其他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林區防火、病蟲害防治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省財政加大了對項目區資金投入力度,兩年間投入資金達2800余萬元。

    為了這份擔當,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因地制宜,精益求精。

    示范項目建設任務明確后,我省立刻將項目分解至各地市、相關國有林場和單位。項目實施單位一把手親自抓,組織精干力量,及時完成實施方案和作業設計,確保了示范項目建設任務的有序開展。

    國家儲備林劃定任務明確后,各承儲單位迅速明確分工職責,安排或聘請具有丙級及以上資質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進行現地調查等劃定工作,確保劃定工作如期完成。

    創新機制 中原探索

    樹木可以越“采”越“多”么?前不久,在有著近60年歷史的國有商城黃柏山林場,記者看到了這個“奇跡”。

    “作為全省集中連片人工林面積最大的省級國有林場,多年持續人工造林,使黃柏山林場樹木過于稠密,林木生長緩慢、病蟲害多發。”林場黨委書記余英祿說,為探索科學的營林模式,林場于1964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森林撫育,并特意固定了21畝森林撫育樣地,將其分為不撫育區、弱度間伐區、中度間伐區和強度間伐區。

    記者看到,在不撫育區,林子雖稠密,但樹木殘弱瘦小;中度間伐區內,樹木筆直參天,健康粗壯。

   “對照林場幾十年來記錄的森林撫育檔案,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度撫育間伐模式最好,每畝可增加立木蓄積4立方米以上。”余英祿表示。

    黃柏山林場這一以貫之的做法,可以說是培育大徑級用材林的基層探索和實踐。如今,黃柏山又新增了一個耀眼的光環:首批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示范單位、首批劃定國家儲備林。

    鏟草、修枝、間伐、施肥,培養40年甚至更長林齡的松木、杉木大徑材,基地化建設國家儲備林,將讓這個老牌林場大樹滿山、良材遍地。而這,也正是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的初衷。

    “然而,只有所有營林措施都做到位,儲備林才能成就大徑材。”省林業廳速豐辦主任馮慰冬說,因此,從啟動伊始,鼓勵創新機制,使用良種良法,實施嚴格的技術規程、集約化的管理,就成為我省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的鮮明“標簽”。

    在黃柏山林場,通過大力推廣應用與省林業規劃院聯合開展的“黃山松人工林間伐試驗綜合效益研究”課題成果,林分環境顯著改善,黃山松的商品材徑級明顯提高。

    在民權林場,科學運用與中國林科院蘭再平研究員共同研究開發出的刺槐優良新品種,使得該樹種在同等條件下,生長快、干型好,能短期實現林木生長和林地利用最大化,為推廣應用該品種和培育大徑級用材林提供了有益探索。

    事實上,作為國家林業局確定的長江以北唯一一個木材戰略儲備基地試點示范項目實施省份,為探索總結平原區發展短周期工業原料林、中長期大徑級用材林和鄉土珍貴樹種的經驗,在規劃中央基建投資建設任務時,我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營造林技術科研成果,分別采用大行距、寬窄行、低密度、混交等造林模式,實行集約經營管理,培育大徑級速生和鄉土珍貴樹種用材林。

    “最終,我們將在平原林區實現由刺槐、楝樹、臭椿、榆樹等鄉土珍貴樹種代替一般樹種。”馮慰冬說。

    與此同時,對于被納入規劃的豫南山區林場,則以現有林改培為主,與部分新造林相結合,調整樹種結構,改善林木生長條件,提高林分質量和生長量,培育優質、高效的珍貴鄉土樹種用材和大徑材,為全面推進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提供成功經驗和典型。

///

    育林興材 美麗河南

    遠看滿山綠,近看無良材,這是我國許多林地的尷尬。

    “以增加高價值鄉土珍稀樹種、充實大徑級稀缺資源為重點,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示范項目建設將有效破除這一尷尬。”馮慰冬說。

    夏日的南灣實驗林場木材儲備基地,濃翠密布,鳥鳴啾啾。高20多米、胸徑40多厘米的杉木根根挺立,直刺云霄。高大的杉木林下,苔蘚布滿青石,偶爾會有蛇出沒。

    “現在密度還是太大了,通過木材基地建設,我們的目標是最終每畝保留30株至40株,每一棵的生長量還能大幅提高。”場長何明山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沒有皆伐,改培后的這片大徑材儲備林,樹木、鳥獸、花草和諧相處,“綠色銀行”實現“利滾利”,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完美融合。

    南灣實驗林場的木材基地,只是全省美好未來的一個縮影。

    通過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全省新造林373萬畝成林后,可增加全省森林覆蓋率1.47個百分點。基地建成后,年均增加森林蓄積量762萬立方米、木材500萬立方米、薪材262萬立方米、總價值445808萬元。

    專家表示,屆時,全省鄉土樹種和珍貴樹種的種群數量大幅度提高,不但木材供需矛盾能有效緩解,全省森林也將逐步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良性循環”。

    “沒有綠樹,不是美麗河南;只有小樹,沒有大樹良材,同樣不是美麗河南。”陳傳進說,作為打造林業“升級版”的重要舉措,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既注重樹木的產業屬性,又兼顧森林的生態功能,是建設美麗河南的有力抓手,也是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最佳切合點。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全國木材戰略儲備的征程中,中原勇擔當,河南更美麗!


本文關鍵字:

熱點行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