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實施以來,甘肅省平涼市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搭建起平涼林果業建設總體骨架,建成了網、帶、片、點相結合的森林生態系統。目前,全市共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封育面積470.7萬畝,其中,前一輪退耕還林418.5萬畝,工程覆蓋全市102個鄉(鎮)、14個國有林場,惠及30.84萬戶農戶135.74萬人。新一輪退耕還林51.56萬畝,全部為退耕地造林,重點在各縣(市、區)68個鄉鎮實施,帶動8.04萬戶33.01萬人穩定脫貧。
20年來,全市累計完成退耕地還林還草220萬畝。昔日一道道荒山禿嶺、一塊塊瘠薄耕地、一條條溝道塬邊都披上了綠裝,樹木郁郁蔥蔥,田間瓜果飄香,綠色成為時尚元素,森林變成“綠色銀行”。依靠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全市林地面積達552萬畝,果樹經濟林面積26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3.62%,開啟了大地增綠、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林業發展新征程。
過去,農村以種糧為主,產業結構不合理,果樹經濟林發展尚處于規模擴張階段。退耕還林實施后,生態短板逐漸得到彌補,果樹經濟林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農村家庭經濟收入大幅增加,農村經濟開始走多元化發展路子,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二三產業迅速發展。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之初,平涼把發展以蘋果為主的果樹經濟林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工程建點示范、行政技術雙包、獎補結合等辦法,動員群眾依靠退耕還林工程發展蘋果、核桃、梨等經濟林42萬畝,帶動建設了靜寧縣城川鎮東山梁、李店川流域,莊浪縣朱店鎮北川,涇川縣飛云鎮元朝村,靈臺縣什字塬等一批蘋果生產基地,建成了西部葫蘆河流域、東部涇汭河流域兩個百萬畝優質果品生產片帶,發展果園萬畝鄉鎮85個、千畝村1063個,全市果樹經濟林由1998年的87萬畝增加到267萬畝。
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有力促進了脫貧攻堅步伐。隨著全市果樹經濟林的蓬勃發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了由輸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根本轉變,造就了不少千萬元村、百萬元社和十萬元戶,蘋果真正成為農民的致富果。
退耕還林政策補助使農民得實惠,鼓了錢袋子,建了新房子,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20年來,退耕還林工程直接兌現到戶政策補助資金36.22億元,惠及39.04萬戶169.14萬人,戶均收入9278元,人均收入2141元。在工程實施中,推廣扶貧攻堅林業合作社、村民自建等模式,為年齡偏大、就業能力偏低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貧困人口不出遠門就能打工增收。
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的深度推進,不僅扮靚了城鎮鄉村,還加速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促進生態文化與民俗文化融合,打造了一批生態文化示范村。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