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紅木家具發展迅速,10多年前,新會區只有30多家紅木家具企業,目前全區已經擁有生產、銷售及配套企業4000家,從業人員15萬多人,日耗原材料超1000噸,已形成集研發、設計、材料、生產、銷售及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鏈,年產值50億元,并創下縣級行政區域全國古典家具的“四個最”:古典家具生產經營廠企門店最多;古典家具“五屬八類”的紅木原料品種最齊全;古典家具京、蘇、廣作并存發展,品種最多;古典家具產銷地域最廣最多的局面。
然而從去年年初開始,在新會區經營紅木家具的企業感覺到陣陣寒風,人工普漲,銷路不暢,一些小企業紛紛停止生產。面對行業不景,新會區政府出臺提供各種扶持措施,各企業紛紛尋找出路,目前新會紅木家具正在困境中突圍。
知名紅木家具老板跑路
低端企業壓力倍增業內模仿多創新少
今年年中,新會紅木家具傳來了重磅消息:新會紅木家具行業中較有名氣的“習木匠”老板跑路。據了解,“習木匠”老板陶某剛在6月3日深夜消失,跑路前留下一封信件,信中講述“自己創業的艱辛”,“囤積銷路受困,資金難以周轉”,“加上市場前景不明朗,所欠各種款項難以還清,不得不跑路”等等。
據了解,今年以來,新會紅木家具中一些較低端的企業,壓力倍增。受到宏觀經濟形勢、材料價格上漲和銷路不暢等影響,從2014年開始,新會紅木行業進入市場低迷期,銷售量下降較為明顯,由此帶來的是“倒閉、跑路”等不良現象。
低端企業壓力倍增
據了解,新會紅木家具企業有4000多家,但大多為低端企業。在新會經營紅木家具10多年的張先生介紹,新會紅木家具大多為家庭作坊式企業,而且是生產較為低端的產品,即組裝生產低端產品,甚至是半成品,以低價搶占國內市場。“這在經濟環境較好,人們對紅木家具認清較為模糊的時候,這些企業往往能賺大錢,但當目前環境下,這些企業就面臨生存問題了。”張先生對記者說。
據了解,新會紅木家具企業普遍缺乏資金。從木料進口到家具制作,紅木家具經歷著漫長的生產周期,資金周轉困難,成了紅木老板最頭疼的問題。“受大環境影響,現在紅木行業的資金鏈很脆弱。現在到年底市場還是很低迷,企業將更加困難。”張先生說。
在新會經營紅木家具的泉韻軒老板陳先生告訴記者,因為資金困難加上銷售受困囤貨過多,目前新會已經有不少紅木家具企業停業觀望。一些較好的、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亦壓縮規模,減少開支,準備度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