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現在社會上很多工具都開始出現共享的模式經營(充電寶、自行車、雨傘、汽車等等),讓更多的人不用自己買就可以花很少的錢享用它,沒有所謂的風險承擔,共享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So,目前家具制造工廠遇到種種困難,能否也借助共享經濟思維實現突圍?
眾所周知,近幾年來很多中小型家具工廠默默倒閉或者瀕臨倒閉,很多家具老板放棄實業專做投資理財或者保健養生,一些工業園冷冷清清、一派蕭條,這是實業不景氣,工廠生意越來越難做的真實寫照。
以往開間工廠就是有了印鈔機,而現在,老板們無奈地說:“如果你恨一個人,就叫他去開家具工廠吧。”
設備、廠房、原材料、人工、環保、營銷、庫存、收款、資金鏈壓得老板們喘不過氣,簡直是拿命賺點辛苦錢。
和那些輕資產的互聯網企業相比,“重資產”的家具制造工廠需要的投入大、收益慢,很難快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顛覆:分享經濟新思維
在傳統經濟思維里,人們要使用一件產品,理所當然地選擇購買。現在消費者的購買力驚人,每個人的生活中已經有了大量的閑置物品,卻還在買買買。
工廠則是通過產量與規模的增長獲利。
無論是消費還是生產,都是靠線性的思維方式實現。
“不求擁有,但求實用”,以Airbnb、滴滴順風車為代表的分享經濟襲來,這兩個平臺分別顛覆了傳統酒店、出租車行業。在這兩個平臺上,消費者分享自己的房子、車子,提供給有需求的消費者。現在,一個消費者外出旅行不用住單調統一的酒店,而可以深入當地居民家庭,沒有小汽車也能享受到相關服務、隨時隨地出行。這正是“但求使用,不求擁有”的分享經濟。
在騰訊研究院出版的《分享經濟》一書中,世界各地的分享經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分享經濟認為“閑置即浪費”,企業不必雇傭固定的職工,個人也可以“打零工”,同時為多家企業服務,他們分享出自己的認知、廚藝、醫療知識等等,獲得了報酬,更擴大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由此可見,分享經濟是一種“萬物互聯、互惠互利”的網狀思維,不用進行新的投資,甚至不用雇傭新的人工,而只是重新組合一下現有資源,就能讓各方獲利。
分享產能、分享人工,家具工廠可以如此減負
“忙時做不出來,閑時大量浪費”,對于中小家具企業來說,訂單多時找不到普工,訂單少時又愁各種閑置成本開支。
彈性用工、柔性生產,分享經濟,其實在家具制造領域也有著大量需求。
在其他行業,已經有“分享工廠”的案例:
據鳳凰網的報道,在深圳寶安區燕羅街道出現了這樣一家“共享工廠”:從大型設備到工人,從創意到品牌,一切都可以共享!
廠房是共享的,企業主和創客根據使用情況分擔租金,不再需要與"二房東"斗智斗勇。
設備是共享的。每臺動輒百萬元的大型設備上都貼有標簽,標注著每小時使用費用。
工人是共享的,每位工人根據自身技術等級,自報身價,領取項目。
訂單是共享的,業務團隊拉回訂單后,各個團隊競爭報價。
財務、行政人員是共享的,數十個企業和團隊共享一個財務辦公室,省去了單獨雇傭的人力費用。
創意和智慧也是共享的。
又譬如有一家企業成本直降了40%,效益提升了30%。
在浙江桐鄉,一家羊絨制品工廠在1688淘工廠平臺上接店鋪的定制單,讓生產線開機率從60%上升到90%,實現了扭虧為盈,之后和周邊9家企業抱團發展,成立了“虛擬聯合工廠”,統一接單,集中打樣,再按照每家工廠的生產情況分配單量。接到無法消化的訂單,就共享給其他訂單匱乏的工廠,帶動及盤活了整個區域同類型企業的發展。
共享的使用權和所有權是統一的,比如共享單車;而分享卻是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在這個案例中,工廠、消費者、經銷商(店鋪)等各方的“創客”分享自己的剩余資源,協調互補共創了價值。
消費決定生產,定制成為主流。將消費者的需求快速變現,家具工廠不能靠自己的單打獨斗,也不用什么都要自己做。拿出自己的資源,巧借外圍的資源,和同行一起,甚至是和消費者一起,全流程資源互補,分享創造價值。這或是現代社會最理想的家具生產模式。
德國金威木業:Kingwaywood
金威遵循可持續發展森林管理辦法,擁有FSC認證,長期供應歐洲(法國、德國等),美國進口原木和板材:櫸木、白橡木、紅橡木、樺木、白蠟木、胡桃木、櫻桃木等,規格齊全,品質保障,希望尋找長期合作的客戶!
更多詳情可登錄我們公司官網和阿里巴巴平臺:
更多木材新貨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