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將過半,在國家環保標準不斷提高、監管要求日趨嚴格的大形勢下,從中央到地方,環保政策不斷推進,各地環保整治力度不斷加大,其中“傷亡慘重”的莫過于木材加工企業,不少企業面臨被遏令停產、查封的命運,為何受傷的總是木材加工企業呢?
木材行業勢必進行綠色轉型。未來,只有不斷提高自身設備技術改造及產品創新升級,實現綠色發展,才能成為行業的優勝者。
丨6號丨環境保護部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視頻會議的次日,第一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培訓就在北京舉辦。
丨7號丨參加第一輪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224人即將赴“2+26”城市,全面開展強化督查工作,推動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切實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質量。
其實嚴格來說,全國的企業各個行業都受到波及,尤其是污染較重的行業簡直不要太嚴厲,斷電,停封,國家藍天重要還是你這個小工廠重要,一句話讓你有苦難言。
督查的對象是誰?
“環保督查不僅是督企,也是督政?!?/p>
根據部署,對督查中發現的地方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慢作為,環保責任不落實的情況,一方面要向社會公開,另一方面要追究責任。
對工業企業環境違法問題集中、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整體推進不力的城市,要進行掛牌督辦或公開約談,要切實發揮督查震懾效果。
怎么查?
采取隨機抽查與‘熱點網格’相結合的方式嚴查工業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以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的情況。
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由督查組報送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的同時,電子件抄送“2+26”城市環保部門,并督促地方嚴肅查處,舉一反三,盡快整改到位。
這其中的突出問題,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將編發督辦通知,送相關省份環保廳(局),進一步督促落實。要求各地對問題進行書面反饋,逐一銷號。
為何說木材加工企業“受傷”較多?
首先、木材加工行業現在還停留在“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制造業位置上,具備管理水平、環保意識、品牌觀念的大型企業較少,“小散亂污”企業較多,存在著發展失衡、低端產能過剩、生產結構不合理、科研創新力度不夠、環保意識不強等問題,在生產過程中往往不注重環保技術的研發、環保設備的應用,以及生產后廢水廢氣的排放限制等。行業整體上說,散、弱、小型的木材加工企業占多數,是環保督查的重點。
其次、不少木材加工企業還沒有轉變意識,環保督查力度在不斷的加大,之前已經有不少木材加工企業被整治,但是這些教訓并沒有讓現存的木材加工企業警醒,其中還有不少企業仍然按照先污染、再治理的方式繼續生產,甚至頂風作案,在環保設施尚未到位時開工生產,整體環保意識并沒有落到實處,散、弱、小的木材加工企業生存現狀一時還難以改變,依舊是環保督查重點關注領域。
最后、轉型升級難度較大,在環保大勢下,也有不少木材加工企業意識到環保生產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性,但是有實力、有意識的大型企業自然可以順利進行轉型升級,更多的小型木材加工企業則要面臨轉型升級的高難度,例如放棄原有生產方式引進環保生產設備所需的高成本,創新研發所需的人才、科技等資源,以及制定完善、正確的轉型升級之路所需的能力等。很多木材加工企業難以解決轉型升級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導致環保方面仍不過關,自然就會“受傷”。
環保是大計,普通老百姓也都希望環境能好點,我國還處于發展建設中國家,必然會面臨轉型升級的陣痛,環保本無錯,最大問題還是“一刀切”的形式太過于突然,很多中小企業連整改的機會都沒有。
國家這兩年經濟突飛猛進,必然會導致環境問題出現,現在經濟起來了,要把占據一定經濟比重的中小企業關停,畫風轉變的確實猝不及防。
但事實既是如此,環保整治的力度會不斷加大,環保督查形勢趨嚴也是不可逆的,即便行業問題再多、轉型升級難度再大,為了符合時代要求,木材加工企業所有的中小企業都要迎難而上,面對并解決環保生產問題。
兵貴神速,如此高效的執行代表了政府對環保的重視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環保督查已經兵臨城下
板材工廠已開始提價了
開工不足,庫存緊張,導致價格出現上漲趨勢。
但是環保督查形勢趨嚴,木材加工行業因其行業環保意識不強、“小散亂污”企業較多、轉型升級難度較大而成為環保整治重點,導致“傷亡慘重”,當下轉型升級則是當務之急,木材加工企業應提高并踐行環保意識,先針對性的進行環保升級,再尋求政府幫扶謀求深層次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