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企業陸續發布三季報,多數業績增長放緩。截至目前,索菲亞(002572)、歐派家居(603833)和志邦家居(603801)等企業均已經發布今年三季報。這些企業去年得益于補貼的加持,業績表現仍然在及格線上,但今年隨著市場的變化,業績普遍陷入停滯之中。
以歐派為例,根據歐派家居的三季報,報告期內,歐派家居實現營業收入49.73億元,同比下降6.10%;前三季度累計營業收入132.14億元,同比下降4.79%。同時,三季度,歐派家居歸母凈利潤為8.14億元,同比下滑21.79%;前三季度累計凈利潤18.32億元,同比下降9.77%。

這是行業的普遍情況,但這些家居企業也在選擇開辟新的增長曲線。索菲亞目前已擁有29家海外經銷商,業務覆蓋32個國家和地區,完成132個海外工程項目;歐派家居銷售網絡更是覆蓋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志邦家居的海外業務也在加速增長。
海外市場固然有增長的空間,但是在成熟市場與深耕當地的知名品牌競爭能否提振家居企業的業績,則仍是未知數。
業績待提振
從三季報的情況來看,家居企業的業績表現平淡。
索菲亞發布的今年三季報顯示,其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70.08億元,同比下滑8.46%;歸母凈利潤6.82億元,同比下滑26.05%;扣非歸母凈利潤7.20億元,同比下滑17.56%。
索菲亞并未在三季報中解釋業績下滑的原因,但索菲亞的業績表現與行業整體走勢相近。
在三季報發布后的投資者溝通中,索菲亞提及,目前市場受到地產行業調整的影響,客戶需求規模有所變化,目前市場已經從新房轉向存量房市場,未來也將深耕存量房領域。此外,客戶也逐漸轉變為改善性住房及二次裝修客戶。
歐派的業績表現也在全面走弱。
根據歐派三季度的主要經營數據,其櫥柜業務錄得38.4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降低4.8%;衣柜及配套家具產品營業收入為67.9億元,同比降低5.58%。不僅如此,從門店數量來看,歐派家居也在收縮。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歐派家居旗下各品牌門店總數為7480家,較2024年末減少333家。其中,歐派品牌門店減少最多,共減少361家。
除了歐派家居、索菲亞這兩家頭部企業以外,其他家居企業也同樣在收縮陣地。志邦家居2025年三季報顯示,其前三季度營收約30.74億元,同比減少16.36%;歸母凈利潤約1.73億元,同比減少34.94%。
志邦家居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志邦家居整體廚柜業務營業收入為10.56億元,同比下降36.47%;定制衣柜業務營業收入為14.07億元,同比下降6.48%;其他業務營業收入為2.22億元,同比下降17.42%。
門店方面,志邦家居整體廚柜經銷門店從2024年末的1439家減少至當前的1275家,減少164家;定制衣柜經銷門店則減少至1399家,減少236家;木門墻板經銷門店從986家減少至978家,減少8家;直營門店從34家減少至33家,減少1家。
海外尋路
盡管家居企業業績表現普遍承壓,但在券商投行機構看來,這類企業的前景仍然值得看好。在這些研報中,均提及了家居企業的海外布局對業績帶來的支撐作用。
以索菲亞為例,西南證券發布的跟蹤研報就給予“持有”評級,西南證券稱,其盈利能力恢復,經營效率提升、此外,索菲亞的渠道結構加速調整,整裝與海外布局也形成雙支撐。太平洋的研報也表示,索菲亞的海外業務規模穩步擴張,給予其“買入”評級。
根據三季報,索菲亞今年前三季度海外業務穩健發展,目前已擁有29家海外經銷商,業務覆蓋32個國家和地區,完成132個海外工程項目,全球化布局逐步深化。
天風證券(601162)在對歐派家居的評級研報中也提及,歐派家居業務亮點有多品類、多渠道布局。此外,歐派家居海外業務全線突破,在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構建銷售網絡,海外工程訂單業績同比增長超40%。
與此同時,志邦家居也在加快推進海外的布局。根據志邦家居三季報,報告期內,志邦家居海外業務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實現營業收入2.17億元,同比增長65%,毛利率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77個百分點,已然成為公司發展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志邦家居業務覆蓋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開設經銷門店36個。其中,僅2025年上半年海外招商就新增簽約經銷商7家。
海外業務的“蒸蒸日上”,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存量市場競爭的壓力,使得家居企業目前仍可以保持既定的發展步伐。不過,相較于中國內地的市場,海外市場的消費者心智以及品牌認知均有所區別,這也是當前家居企業出海更應該關注的地方。
一位從事定制家具的經銷商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定制類家居目前在不同的海外市場都已經有很成熟的品牌而且占據了相應的市場份額,“國內品牌出海首先是要供應鏈跟得上,也不能夠單純地去卷價格,而是在品質和設計上,要讓消費者看到服務的厚度,否則出海也很難。”
索菲亞在與投資者的溝通中就提及,目前海外市場仍處于基礎布局階段,業務聚焦中高端項目,核心是通過開設專賣店讓品牌更好落地。
索菲亞強調,“海外市場培育需要結合當地特點(比如消費習慣、市場環境),所以會穩步推進,通過不斷完善運營體系,適配當地需求,不會盲目擴張,未來會持續深耕,但也會尊重海外市場的發展節奏。”
當這些企業的擴展策略以及進度來看,目前涉足海外市場僅僅剛剛起步。未來海外業務能否再造增長曲線,仍然取決于各家企業的服務、運營等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