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瓦赫寧根大學、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開展的研究——“歐盟地區軟木短缺與硬木可用性的初步分析”,通過對歐洲林業數據庫(EUFID)的深度剖析,揭示了歐洲森林生物經濟領域內顯著的供需不平衡現象。
研究明確指出,在硬木供應過剩的背景下,歐盟正面臨潛在的軟木短缺危機。德國、挪威及捷克共和國等區域尤為突出,其軟木供應短缺的問題已經對當地的鋸木廠和生物能源工廠造成了嚴重影響。
德國作為歐洲重要的木材加工國,其加工能力雖然龐大,但軟木資源的匱乏已經使得部分工廠面臨原材料短缺的困境。而捷克和挪威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鋸木廠和生物能源部門的軟木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
針對歐盟軟木短缺的現狀,研究人員指出,有限的木材采購半徑對木材供應產生了顯著影響。在挪威等偏遠地區,由于采伐模式固定且運輸條件有限,導致大量生物能源產能無法得到滿足。而在捷克等國家,針葉原木的供應量嚴重不足,使得鋸木廠和生物能源部門均面臨原材料短缺的困境。
為緩解這一危機,研究人員提出多項建議。諸如提議允許設施跨越國界進行木材采購,以擴大采購范圍并緩解材料短缺的問題。或在德國等木材使用量較高的地區,通過擴大采購半徑至國界或將顯著提高鋸木廠的利用率。
此外,研究人員還提議應制定更為高效的區域木材分銷模式和更廣泛的采購策略,充分利用鐵路、河道等多元化運輸方式以優化原木配送流程等。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軟木這一短缺現象不僅影響了歐洲內部的木材市場,也對中國與歐盟之間的木材貿易產生了顯著影響。從我國2024年的進口數據來看,軟木在歐盟對中國木材出口總額中占據了超七成的重要份額。
然而,由于2024年進口自歐盟的軟木進口量大幅下降43%至486萬立方米,直接導致歐盟對中國的木材出口總額受到影響。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自歐盟進口的木材總量達647萬立方米,與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5%;貿易額也同比下降了28%至13.7億美元。
與軟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硬木在中國市場的進口量卻呈現出增長態勢。2024年,中國自歐盟進口的硬木達到了162萬立方米,同比增長了18%。這一數據反映出中國木材市場在對軟木需求因歐盟的短缺問題而受到影響,轉而對歐盟的硬木需求有所增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