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林業血防獨特優勢,推動實現全國消除血吸蟲病目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印發《關于做好“十四五”期間林業血防工作的通知》,明確到“十四五”期末,全國血吸蟲病流行縣有螺宜林宜草區內,抑螺防病林草面積達到96%以上;抑螺防病林草建設區域內,釘螺密度下降80%以上或保持無螺環境。
通知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確要求到2030年全國所有血吸蟲病流行縣達到消除標準。林業血防工作是全國血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抓手。2006年以來,通過“生物抑螺、生態控螺”,林業血防對我國全面消除血吸蟲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改善疫區生態環境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通知指出,受釘螺孳生環境復雜、血吸蟲病傳播源眾多等因素影響,我國血吸蟲病傳播風險尚未徹底根除。做好“十四五”期間林業血防工作,在疫區構建起抑制釘螺繁育、阻斷血吸蟲病傳播的生態屏障,對我國徹底消滅血吸蟲病具有重要意義。
通知明確,“十四五”期間,林業血防工作范圍涉及14個省(區、市)的480個縣(市、區)。其中,上海、江蘇、廣西等12個省(區、市)的450個縣(市、區),為血吸蟲病流行縣;重慶、湖北、河南3省(市)位于三峽庫區和丹江口庫區周邊的30個縣(市、區),為血吸蟲病潛在風險縣。按照區域內釘螺分布面積和血吸蟲病消除情況,將全國林業血防工作區域劃分為重點治理區、鞏固提升區和預防監測區。
通知明確,“十四五”期間,林業血防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抑螺防病林草建設。按照《抑螺防病林營造技術規程》,對重點治理區和鞏固提升區內有螺宜林宜草區,采取林地草地環境整治、喬灌草立體配置、生物隔離等措施,合理配置抑螺植物種類,營建抑螺防病林草,加強生物隔離帶建設。同時,采取工程隔離等措施,控制疫區人畜流動,有效切斷血吸蟲病傳播鏈。在洞庭湖流域,選擇楊樹、柳樹、池杉等耐水樹種營造混交林,減少大面積純林;在鄱陽湖流域,選擇烏桕、楓楊、中山杉等適應性強的樹種營造混交林;在長江干流江河兩岸,采用整村、整流域的系統治理模式綠化。二是抑螺成效提升改造。按照《林業血防抑螺成效提升技術規程》,對重點治理區、鞏固提升區內退化抑螺防病林草和低質低效林草進行提升改造。通過雜草割除和林地清理、清溝瀝水、土壤翻耕等林草地環境改造措施,改變釘螺孳生環境;通過間伐、修枝、補植抑螺植物以及農林復合經營等林分改造措施,提升抑螺效果;通過加強生物隔離帶或工程隔離設施建設等措施,進行抑螺成效提升;通過設立公告牌、警示牌等標識,減少人畜感染風險,鞏固提升林業血防建設成效。三是抑螺監測站點建設。涉及省份在重點治理區、鞏固提升區和預防監測區各選擇1—2個典型縣,設立林業血防監測中心站,各中心站各自選擇10—20個監測樣地作為監測點。以點帶面,在重點治理區和鞏固提升區開展疫區林業血防抑螺綜合效益監測,在預防監測區開展釘螺和血吸蟲病潛在風險監測。
通知要求,各地要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加強頂層設計、落實工作責任;要加大資金投入,創新投融資機制,引導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林業血防建設;要建立健全科技支撐團隊,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社會對健康中國、血吸蟲病防治和林業血防建設的普遍認知,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林業血防建設的良好氛圍。(張輝)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