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老撾地方媒體2021年3月4日報道稱,該國阿速坡省的居民將多年來從森林中非法砍伐的木材隱藏,并混摻在當地省政府許可出售的木材種類之中,再由商販將其出售。
2018年7月23日,受到當時登錄越南的熱帶風暴“山神”影響,老撾南部的一水電站桑片—桑南內大壩垮塌,造成了該國占巴塞和阿速坡兩省的嚴重洪澇災害。
阿速坡省當地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向媒體表示,現在一些當地人將先前隱藏起來的非法砍伐的木材和被許可出售的舊木混在一起,販賣給本國和中國的客戶。阿速坡省政府官員許可私有商人在薩南塞縣的受水壩垮塌影響地區向當地村民購買舊木。因而,一些被非法砍伐的木材就與這些舊木混合在一起,被出售給了鋸木廠。鋸木廠本身都沒有伐木執照,但是阿速坡省政府的上述政策卻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老撾本地和中國的客商在桑片國家森林保護區附近的國公、麥、河帶、松坡和培波等村落購買這些木材。至少3 000立方米的木材被省政府許可銷售,并等待運輸至距離省城10千米的賽塞塔縣的鋸木廠。被村民藏匿的木材是這些待出售木材數量的很多倍。
老撾北部分布著常綠的熱帶雨林和季風雨林,南部則主要是落葉林。季風雨林區域的土地覆蓋著高大而粗糙的野草。老撾境內分布廣泛的植物有竹、灌木和小果野蕉,以及數百種蘭花和棕櫚樹;產柚木、花梨等名貴木材。老撾境內的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各約有200種,還有約700種鳥類。常見的哺乳動物包括印度野牛、鹿、熊和猴;常見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包括蛇、石龍子、蛙和壁虎。大象、犀牛、老虎及數種野牛、猴和長臂猿屬于瀕危動物。1993年,老撾政府將全國21%的領土劃為自然環境保護區。
為了治理大量木材交易所引發的非法伐木問題,老撾總理通倫·西蘇里在2016年推出木材禁售令,但阿速坡省則不在此禁令執行范圍之內。
2021年1月初開始阿速坡省的木材貿易吸引了來自老撾、中國和越南的商販。根據當地村民的說法,他們將木材出售給這些前來的客戶,有些木材甚至每千克(公斤)都以很高的價格成交,在麥村交易的數量就高達數千立方米;阿速坡省政府和當地縣政府允許中國商人購買這些木材,村民從森林里攫取的樹根和原木都在此交易,通常這樣是禁止的,但是地方政府卻許可這些行為。
阿速坡省農林局局長豐發秀·通西薩萬在接受采訪時,否認存在任何從國家保護的林區獲取木材的行為:“我們沒有這樣做,當然也沒有在任何地方隱匿木材。這些購買者和村民所交易的都是來自受水壩垮塌影響地區的舊木材,根據來自老撾政府第919號裁(決)定,因此并沒有違反總理的木材出售禁令。”
當被問及一些原先被非法砍伐并藏匿于林區的高品質木材現在得以被出售的情況時,豐發秀回復稱,當地官員已經告知這些購買者不要去交易這類商品,且這些政府工作人員正在就此進行調查。
中國和老撾的木材交易者自今年(2021年)1月初開始,就在阿速坡省進行此類活動,并活躍至今,而當地很多年來一直是老撾非法伐木的熱點。
2017年,老撾當局專案組截獲27輛運輸非法木材的卡車,經調查,屬于當時的阿速坡省省長夫人,結果導致省長被解職。2020年7月,阿速坡省邊檢站查獲4輛運輸非法木材的卡車。
老撾面臨著嚴重的森林砍伐問題,該難題由農業刀耕火種、商業開發、水電設施建設、人口增長、外來的野生動物需求,及非木材食用及藥用產品需求等因素共同導致。1992年的政府調查顯示,老撾國土的森林覆蓋率為48%,而2002年的調查中,該數字已經降低至41%。根據老撾當局消息,由于水電站建設及非法砍伐,老撾的森林覆蓋率可能已經降至至多35%。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曾警告稱:“保護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的自然環境和可持續利用的自然資源,對于脫貧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非法砍伐行為泛濫。根據環保組織的統計,每年有50萬立方米的原木被越南人民軍所有的企業砍伐并運往越南加工。
老撾在湄公河的水電站建設亦為河流的生態環境帶來威脅。2012年開始建造的沙耶武里水電站引起環保人士的大量抗議。根據英國《獨立報》的調查,環保組織稱該水電站將給6 000萬人造成不利影響,而湄公河下游涉及越南和柬埔寨,其政府亦對該計劃表示反對。湄公河委員會警告稱:“(沙耶武里水電站)從根本上破壞了湄公河水產資源的存量,產量和多樣性”。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米爾頓·奧斯本(Milton Osborne)稱:“在將來,湄公河將不再是魚類的豐富來源和繁榮農業的保障,這條處在中國下方的大河的規模,可能會變得僅比一系列貧瘠湖泊大一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