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新聞處2020年10月5日消息:FAO總干事屈冬玉在林業委員會(COFO)第25屆會議上強調,需要推進森林及糧食體系變革,改變森林和生物多樣性管理模式及糧食生產和消費方式,從而促進后疫情時期的生產恢復,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本屆COFO會議聚焦全球森林部門如何促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助力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后的經濟恢復。屈冬玉總干事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森林作為人類(尤其是弱勢群體)安全網將發揮重要作用,為后疫情時代的重建與恢復提供巨大潛能。
當前,全球毀林與森林退化的速度依然觸目驚心,其中農業生產擴張是主要誘因(逾70%的毀林與農業有關)。隨著人口和糧食需求的增加,森林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人類必須設法在減少毀林面積的同時,提高農業產量和糧食安全。為此,屈冬玉總干事呼吁,要從根本上改變思維模式,轉變經濟生產方式。他強調,在實現糧食體系可持續轉型的過程中,需努力遏止毀林,大力推進造林。
屈冬玉敦促COFO加大行動力度,充分挖掘森林和食物多樣化的潛能,加大對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的投資,這對于實現消除饑餓與貧窮、適應并緩解氣候變化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項全球目標至關重要。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女士表示:“新冠病毒疫情使我們意識到,需要立刻加強行動。疫情過后要實現‘綠色恢復’,必須依據《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轉型方向,以保護和恢復現有完整生態系統及扭轉退化為重點,促進森林健康,開展森林恢復。”她指出:“要想實現成功轉型,首先需要實現糧食體系變革。糧食體系是毀林以及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首要因素?!?/P>
歐盟則表示,森林和樹木對糧食安全的四大支柱(供應、獲取、利用和穩定性)均有促進作用。若無法實現SDGs15(遏制并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就無法打造一個沒有饑餓的世界,也就無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COFO是FAO森林部門的最高法定機構。兩年一度的COFO會議召集森林部門及其他政府部門的高級別官員匯聚一堂,圍繞新林業政策和技術議題謀求對策,并指導FAO及其他各方開展妥善行動。本屆COFO會議于2020年10月5-9日以線上方式舉行,主題為“森林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十年’: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人類發展解決方案”。會議期間,審議了多個全球重大議題,具體包括:1)新冠病毒疫情對森林部門產生的影響及其對策;2)森林在推動糧食體系轉型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方面的作用;3)森林部門對“聯合國家庭農業十年”和“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倡議的貢獻以及其他議題等。同時,結合本年度第7屆“世界森林周”(10月2-12日)活動,探討森林部門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十年”以及新冠疫情后的恢復工作,包括尋求針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發展的解決方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