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恢復生態學會(SER)2019年9月27日消息:第八屆世界生態修復大會于當日在南非開普敦順利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近1 00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討論生態修復面臨的問題、挑戰和機遇。會上,SER與其合作伙伴共同發布了第二版《國際生態恢復實踐原則和標準》。該標準于2016年推出,旨在規范指導全球生態修復項目的開發和實施。
該標準是與生態恢復協會澳大利亞分會、區域保護研究所(IRC)以及世界上其他十幾個組織合作制定而成,主要為生態恢復工作提供清晰、連貫和多效能的方法,確保在開展生態恢復工作的同時,實現減緩氣候變化、恢復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完整性以及改善人類福祉等諸多收益。該標準具有一定時效性,未來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完善和擴展,同時也與各國實現國際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性目標保持一致。例如,《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性目標》、《巴黎氣候協定》、《波恩挑戰》以及非洲森林景觀恢復倡議(AFR100)提出的目標。目前,該標準已有中、英文兩個版本。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Ibrahim Thiaw)對第二版標準的發布表示支持,他說:“考慮到生態系統恢復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之一,《荒漠化公約》歡迎SER制定、發布的《國際生態恢復實踐原則和標準》。我們認為這些標準在協助各國在可持續發展目標15‘陸上生命(life on land)’框架下實現零土地退化目標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聯合國十年生態系統恢復計劃》(2021-2030年)即將啟動,將需要一種科學和原則性的方法來指導所有利益相關者采取有效的恢復措施,并確保對人與自然的持續影響。” IUCN生態系統管理委員會主席安吉拉·安德拉德(Angela Andrade)也表示,在《聯合國十年生態系統恢復計劃》的啟動中,SER生態恢復標準功不可沒。該標準為評估全球生態系統恢復實踐有效性提供了堅實基礎;為各類恢復方法提供了“通用語”;更為政府監管生態系統恢復提供依據。這些對于在恢復地球退化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力方面取得有意義的進展至關重要。
SER國際政策負責人、IRC執行主任兼該標準的主要作者喬治·甘恩(George Gann)指出:“實現全球修復目標將需要更多的熱忱與資金的實際支持,還需進一步凝聚對生態修復項目的共識。SER的國際標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幫助確保在修復項目上投入的時間和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該標準的另一作者泰恩·麥克唐納(Tein McDonald)也指出,該標準與時俱進,隨著世界范圍內生態恢復原則與愿景的發展也有所強化。參與恢復和其他恢復性活動不僅可以幫助修復自然環境,更有助于提升人類與環境關系的認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