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jizz18性欧美年轻,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免费,91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情資訊 > 正文

廣東速生桉樹產業鏈調查:1650萬畝種植面積被指破壞生態

時間: 2014-05-23 10:30 來源: 時代周報 點擊次數: 18850

    也許,124年前將桉樹帶入中國的意大利人不曾想到,彼時這一僅作觀賞的植物,如今會在中國南方上,被作為重要工業原料大規模種植,形成巨大的產業鏈。

  桉樹,以快速成材而聞名,從種植到成材只需5—7年,其木材可以做成紙張和人造板,樹葉可以煉桉油,樹皮可用于發電……作為世界三大速生樹種之一,桉樹正成為中國應用最廣泛、頗具競爭力的經濟發展引擎。

  然而,桉樹近年來卻是非“纏身”,“桉樹是抽水機、抽肥機”,以及有些地方政府下達“禁桉令”……凡此種種,讓業界震動的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十余年來,桉樹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廣泛種植,對消滅荒山、增加林區經濟收益、促進林業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其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逐步顯現,如單一樹種長期連續高強度種植和短輪伐期經營,導致土壤肥力衰退,桉樹林造林煉山和過度采伐利用,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干旱、表土堅實、水源涵養功能降低等。

  時代周報記者歷時兩周,走訪廣東清遠、梅州、湛江等地,探尋桉樹在廣東省的種植和經濟脈絡。

  經不完全統計,多家上市公司在廣東地級市占山圈地造林,并設置了自己的桉樹豐產林基地,為自身的產業發展提供材料來源。

  如今廣東省政府正在調整林業產業政策,新一輪十年綠化工作路線圖明確表示將要改造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目前廣東多地已下達“禁桉令”。

  多地政府部門的林業系統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們已意識到桉樹林對于生態帶來的影響,未來將逐步退出桉樹林。

  這一政策,將給靠桉樹作為原材料的造紙、制漿等森工行業帶來不確定變數。未來廣東的桉樹產業格局,值得關注。

///

  一畝桉樹凈利潤超4000元

  目前,廣東省的桉樹林主要分布在湛江、清遠、肇慶、梅州等地,而擁有360萬畝桉樹豐產林的湛江,是中國最大的桉樹豐產林基地,享有“桉樹王國”之稱。

  5月中旬,時代周報記者驅車100余公里,前往廣東省清遠市。在廣清高速公路上,入目最多的“風景”是桉樹林,郁郁蔥蔥連片排開。

  這樣的“風景”,在清遠市清新縣的114省道周邊也能看到,一路上桉樹連綿十多公里。

  而早在2012年,圍繞著桉樹的爭論,在廣東的深圳、江門、高明等地就十分激烈。

  “桉樹帶走了土地的肥力,周邊的農作物難以生長,”在清遠市清新縣探訪期間,多位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我們都是靠種桉樹為生的,雖知道它的厲害,但為了養家糊口,實在沒有辦法。”

  清遠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營林科科長曾球根從事桉樹種植工作10余年,他介紹,當地村民對種植桉樹有的比較反感,村民反映桉樹是“抽肥機”和“抽水機”,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影響水質安全。

  此外,速生林對土地只耗不養也令村民們憂心,一名劉姓村民告訴記者,速生林“抽肥”特別厲害,他們擔心種久了以后難復耕,“速生林長不起,不賺錢,還耽誤種其他作物。”

  雖然飽受爭議,但桉樹帶來的經濟效益依然有目共睹:桉樹從種苗培育到苗木種植,到木材運輸、木材加工,再到木材銷售,一條“桉樹產業鏈”逐漸在清遠形成。

  一位林農對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種植桉樹在80-120棵之間,以五年一輪伐的生長周期算,一畝桉樹能產八九立方米。

  目前的速生桉價格大概600多元/立方米,這樣算來一畝地毛利近6000元。除去樹苗、人工、肥料等成本,凈利潤4000元以上。而在清遠,一般農戶家的山地有的在幾十畝甚至上百畝以上。

  5月16日,時代周報記者在清新縣114省道上看到,路邊有很多木材市場和伐木場。四川人老牛早年來此做工,“種樹、砍樹、搬運,什么都干過”。

  而據他透露,桉樹的大面積種植,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此討生活,他們有的在林場做林木養護員,有的長期種樹、砍樹,他們的手被樹汁染成了黑色。而路邊班車亭內,不斷有許多小廣告,標寫著種苗銷售等信息。

  清遠市林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清遠市目前有速生桉樹林共計200萬畝,該市下轄多個縣市區,其中英德市的桉樹林最多。

  除了影響生態環境,桉樹林的產業鏈條上,飽受著巨大的爭議。有的村民虛報桉樹林面積,肇慶一位老板介紹,他在佛岡、肇慶等地的林地正在砍伐中,一些砍伐完成的林場收成比預期少了很多。

  “一方面是被歷年的臺風吹斷了一部分,使得木材產量減少;另一方面,砍完樹才發現當時租山時依據的面積實際上有很大的水分,幾塊林場加起來應該有10000多畝的,實測下來只有8000畝左右。”

  多名林場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桉樹林面積“注水”幾乎已成了行業潛規則,大多數林場的實際產量都少于按照面積和單產計算的理論產量。他認為,面積“注水”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是主觀虛報。

  有的村民在歷史數據基礎上虛報,許多村集體發包林地時,大多都是估算,有人來包山種樹就在歷史數據基礎上上浮一點,以獲得更多的租金。

  隨著桉樹產業的發展,很多投資桉樹的老板都是非林業人士,“急于包山,又不懂得如何準確測量面積,因此吃了虧。”

  時代周報記者在土地資源網上看到,很多清遠市清新縣、英德市等地的桉樹林老板,急于轉走手上的數百畝甚至上千畝桉樹林,有的人士介紹,“桉樹林虧了,賺不到錢”。

  一系列桉樹山林糾紛此起彼伏,為此很多林業部門成立了糾紛調處委員會,以解決轄區的農戶與種植老板之間所產生的林業矛盾。

///

  被人為誤解的桉樹?

  桉樹傳入中國是在1890年,當時一個意大利使節把桉樹帶到中國。1990年,在桉樹進入中國100周年之際,外來桉樹品種已達上百個。且桉樹的經濟效益得以顯現,在未來的工業生產中作用不可替代。基于此,中國林科院在廣東湛江成立了“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

  該國家級桉樹研究機構,主要任務是組織和協調全國的桉樹研究及科技成果推廣工作,承擔國家攻關課題、國際合作項目以及省(市)課題,負責相關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等。

  該機構目前有多項研究成果面世,從1999年至2004年,該中心專家研究出了“耐寒桉樹種質資源改良及培育技術”。

  接著,從2001年1月—2006年12月研究的“桉樹大徑材培育技術”獲得面世,提高了桉樹的生長量。

  除了技術外,桉樹的品種多年來并未增加,“桉樹的品種研究十年了沒什么進展”,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中心副主任、森林培育學專家張國武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在張國武看來,目前中心專家課題的研究已有100多個,但十來年了,突破性不大。

  張國武說,桉樹的育種分為多個階段,即種子苗、扦插苗到組培苗三個階段。目前,種子苗基本已被淘汰。

  其次,扦插苗管理較為繁瑣,牽涉到母苗,若管理不善,將影響到桉樹的發展質量,因此工序比較復雜,現在市面上也基本上沒有了。

  最后是組培苗,組培苗類型較多,最主要的是黃心土即黃泥巴做育土,塑料袋包裝,種苗較重,若栽種時剪掉塑料袋,存活率將會降低。

  經過張國武及其團隊的研究,他們嘗試著用可降解的布質材料作為包裝,直接培育,存活率提高,被廣泛應用。

  桉樹的品種繁多,目前達到900多個,但在生產上真正運用的僅10余種,應用最廣泛的只有3—5個,如尾巨桉、廣林9號等。

  張國武稱,目前在廣東本地種植的桉樹品種普遍是DH3229和廣林9號。關于桉樹品種研究,10多年沒太大變化,新研制出來的品種有一些,但耐寒性不高。

  桉樹屬亞熱帶植物,耐旱,畏寒,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僅限于在北緯25°以內種植,如今唯一要克服的是桉樹的耐寒性,“若研制出來的新品種耐寒性能向北移動一個緯度,那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隨著桉樹的經濟價值不斷擴大,圍繞著桉樹的爭論,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未曾消除。

  桉樹的爭論主要是對于生態功能的影響上。在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中心的專家們看來,桉樹是被人為誤解了。

  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中國林學會桉樹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謝耀堅說,對桉樹的質疑,主要是由于人們對它的不了解造成的。

  謝耀堅稱,桉樹生長快,吸收的養分多,因此要施肥,土壤缺什么就補什么,一般沒有問題。

  關于生物多樣性問題,謝耀堅認為,研究表明,桉樹并不產生化感作用,完全可以和其他植物和平共處。

  而張國武認為,除此還有種植不合理的問題,很多桉樹林業主為了高產,在桉樹林超規模密集種植,導致桉樹周圍沒有其他植物可供生長的土壤空間。

  據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桉樹的總面積大概是400多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廣西和廣東,兩省的桉樹面積占據了全國總量的八成以上。其中廣東種植超過1650萬畝。

///

  資本市場熱炒速生林概念

  盡管桉樹仍然備受爭議,但作為速生林的主要品種,桉樹一直是資本市場熱炒的概念。

  目前,廣東威華股份(002240)重大資產重組一事,在資本市場鬧得沸沸揚揚。而這家以中纖板制造出身的老牌上市企業,在廣東耕耘多年。

  其2013年年報披露,“公司通過自建自營和合作聯營的方式,建設了60多萬畝速生林基地”。

  在林產品加工領域,誰掌握了豐富的后備原材料資源,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廣東省林業資源豐富,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目前有多家造紙和國外財團在廣東深耕速生林。

  據威華股份2011 年度、2012 年度和2013 年 1-7 月審計報告,該公司旗下有5家公司分布在梅州市、清遠市、陽春市、惠州市龍門縣、廣州市及廣州增城區。

  引外界關注的是,這5家公司均注冊于2002年8月至10月。位于清遠市清城區的清遠威綠木業有限公司系威華股份旗下的公司。

  擁有200萬速生林基地的清遠市,是廣東林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有兩家上市公司和一家國外財團在當地擁有大面積林地。

  5月17日,記者來到清遠市,據當地知情者介紹,清遠威綠木業有限公司的林地分布在清遠多個縣市,是當地較大的速生豐產林公司。

  記者沿著114省道來到清新縣龍頸鎮和禾云鎮。兩鎮交會處有一座陶瓷工業園,園外一旁有多處郁郁蔥蔥的林地。

  威華股份2008年半年度報告披露,清新縣政府征用該處約3萬畝土地用于建設“云龍產業轉移工業園”,涉及到公司旗下清遠市威綠發展有限公司速生豐產林基地面積約12870畝。

  2008年1月3日,威綠公司分別與清新縣龍頸鎮、禾云鎮政府簽署了《林木補償協議書》,獲得1500萬元的補償款。

  2013年,威華股份的林木銷售量為5.23萬噸,而其2012年的銷售量為7.38萬噸,較之下降 29.13%。現階段,威華股份正面臨傳統林木主業行業鞏固調整時期。

  在清遠還有另一家大型豐產林公司,金清遠豐產林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清遠公司”)。該公司系印尼金光集團屬下金光紙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APP(中國)”的子公司。

  截止到2012年底,APP在中國擁有20多家全資和控股漿紙企業,并擁有近20家林業公司,總資產1203億人民幣。

  APP(中國)2011年3月招股書顯示,截至2010 年9 月30 日,金清遠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0.00萬元,APP(中國)100%控股。

  清遠市當地知情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該公司系清遠當地最大的速生林生產基地,林場主要分布在英德市等地,“清遠當地的桉樹林,最早是金清遠公司1996年左右入駐時所種”。

  截至2010 年9 月30 日,APP(中國)在廣東省境內擁有林地面積為66萬畝,全部都是桉樹。

  2009年10月,隨著國家林權制度的改革,截至2011年3月左右,APP(中國)在6 個省份擁有合計498 萬畝的林地,其中已獲得林權證的林地面積為399.40 萬畝,“從目前來看,此次改革對明晰公司相關林權是有利的”。

  此外,上市公司吉林森工(600189)在清遠下轄的縣級市連州深耕細作。吉林森工木業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14日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主要經營刨花板、飾面刨花板等。

  此外,肇慶市也是廣東省桉樹林種植基地,來自福建的永安林業(000663)在肇慶擁有桉樹林。

  永安林業2007年與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廣州分公司、廣州環島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林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新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人民幣,其中:永安林業出資6000萬元人民幣,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廣州分公司出資2000萬元人民幣,廣州環島實業有限公司出資7000萬元人民幣。

  該公司成立后,將出資收購廣東綠洋實業有限公司的控股權,并將其余資金用于林地購并和其他林業投資項目。

  據悉,廣東綠洋實業有限公司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該公司擁有林地33.07萬畝,其中已營造桉樹林20.5萬畝;林地的使用權期限30-40年。

///

  “禁桉令”的背后

  資本市場火熱很可能會受到政策的影響。

  5月17日,清遠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營林科科長曾球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按照廣東省林業廳的布局,未來該市將逐步退出桉樹林,改種其他類型的豐產林。

  清遠是廣東省林業大市,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森林覆蓋率位居全省前列。曾球根也給記者列出了時間表,“未來五六年內,尊重業主意愿,以人為本逐步退出。”

  這項規劃的背后,源自桉樹林帶來的一系列爭議。廣東最早種植桉樹始于1954年,彼時的廣東雷州半島的國營林場開始大面積種植桉樹,用作建筑材料。

  此后,桉樹在廣東這塊廣袤的南方土地上“遍地開花”。截至目前,廣東的速生桉樹林面積已達110萬公頃。

  廣東的桉樹發展第一輪高潮是1988年至1999年,來自泰國、新加坡等的10家外商投資造林,分布在河源、惠州、江門、汕尾、陽江、湛江、茂名、肇慶、云浮、韶關、清遠等地。第二輪高潮為2003-2006年,上述地區桉樹林進一步擴大。

  由此,以桉樹為主的商品林解決了全省60%的自用木材,有關“桉樹是壟斷性植物”的生態問題爭議在2005—2006年達到高峰,某些地區人心惶惶,為此廣東省林業局2006年專門出臺《關于發展桉樹人工林的意見》為其正名,明確表示桉樹無毒無害,適地適度發展符合廣東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此政策背景下,桉樹在廣東經歷了6年的高速發展期。2012年,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出席全省林業工作會議,研究部署開展新一輪十年綠化廣東工作。

  朱小丹表示,要用4年時間,改造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共1000萬畝,實現以鄉土闊葉樹種為主體的混交林全省覆蓋。

  政策甫一出臺,廣東各地紛紛出臺陸續規定和政策,調整桉樹林種植政策,各種禁桉令紛至沓來。

  2013年7月,當時的廣東增城市出臺禁桉令。按規劃,2014年增城公路兩邊的景觀桉樹、村民房前屋后的零星桉樹,將被清退;2017年,增城的25萬畝桉樹林將徹底消失。

  當時增城市副市長江慧雄解釋,桉樹林對植被的破壞、水源的破壞、生態的破壞非常嚴重,清退它,是增城實施大生態工程的一部分。

  其實早在2013年3月,增城清退桉樹的消息剛傳出時,就引發了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多名研究員的不滿。

  他們聯名給媒體寫信:《我為桉樹鳴不平》。他們認為,增城為桉樹安的嚴重破壞生態罪名是“莫須有”,希望增城市在清退之前拿出事實依據。

  近年來,廣東各地對桉樹的態度各不相同,大致分為兩種,限制發展和嚴厲禁止。

  時代周報記者統計廣東21個省轄市發現,截至目前基本沒有鼓勵種植的地區,而已明確禁止種植的有揭陽、河源、佛山、江門、云浮、梅州、廣州。

  追溯最早開始禁桉的地區,要屬佛山高明區,從2004年開始,當地連發三道“禁桉令”,但速生桉種植規模有增無減,從2004年的15萬畝增至2010年的34.38萬畝。

  接著是地處西江南岸的云浮市,2006年起,云浮市在全市范圍內停止種植桉樹,第一代桉樹砍掉后,就要改種其他樹種,實行多樣化種樹。

  由桉樹引發的各種利益和沖突博弈不斷,此起彼伏。2008年,河源市出臺《關于處理桉樹人工林種植遺留問題的意見》,暫停桉樹種植計劃審批、暫停山地出租、暫停桉樹種植。當時,河源市領導表示,河源大面積、單一種植速生桉,已引發了縱火燒山、頻繁盜砍生態公益林等一系列的生態安全問題,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規律,而且出現了各地荒山面積遞增的不良現象。

  隨后,江門臺山也以保護水資源為由禁桉,2010年,臺山市出臺《臺山市水資源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報告》,在水庫集雨范圍內禁種速生桉。

  盡管廣東省各地禁桉,但對于靠林業資源致富的多市來說,莫衷一是。清遠市林業局一名人士表示,如果不種植桉樹了,可以用杉樹替代,目前杉樹的價格飆升得比較厲害,“雖然生長速度沒桉樹快,但只要選好種,施好肥,搞好培育,經濟效益也挺大。”

  對于桉樹的未來,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國武則比較樂觀,他認為,以桉樹的經濟效益而言,目前還沒有一個樹種能夠代替它。

  而張國武承認,目前桉樹的黃金期已過去,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不高,這塊阻力很大,但發展前景還是很大。桉樹未來走向如何,還存在著多重迷局。 分享到: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微信


本文關鍵字:

熱點行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