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廣西區直國有林場開展大宗物資電子化購銷試點,活立木銷售成功實現了遠程電子平臺交易。截至12月13日,累計成交4億元。近日,《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就廣西區直國有林場開展大宗物資交易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未來的工作展望等專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總工程師蔣桂雄。
記者:今年廣西區直國有林場在南寧(中國-東盟)交易所成功實現了遠程電子平臺交易,您能否就此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蔣桂雄:今年8月27日,我們在南寧(中國-東盟)商品交易所舉行區直國有林場首期活立木電子交易會,當天108個標的物經過21批次的競價,近3萬畝活立木被交易商們搶購一空,總成交金額達6316萬元。
為了方便區直林場和全區各地的客商參加電子交易,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我們協調交易所搶抓時間為各區直林場安裝遠程交易軟件,到9月底實現了客商可在各區直林場進行活立木遠程交易,活立木電子交易運行機制不斷完善、逐漸成熟。截止到12月13日,區直林場活立木電子交易共交易18場,全區約300名木材客戶參加了交易,共成交活立木100萬立方米,占區直林場全年銷售計劃的40%,成交金額達4億元,成交價高出標底價958萬元,成功邁出了區直林場林產品銷售電子平臺交易的第一步。
在13家區直國有林場中,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的成交量最大,成交額超過9000萬元,廣西國有黃冕林場成交額居第二,成交額為7070萬元,南寧樹木園交易額也達到5501萬元。特別是黃冕林場注重發動客戶,做好服務工作,成交率超過90%,是所有區直林場中成交率最高的單位,同時成交價高出標底價530萬元,真正意義上達到了電子競價的預期目標。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為什么要在區直林場開展遠程電子平臺交易?開展這項工作有何意義?
蔣桂雄:開展區直林場大宗物資購銷電子競價交易是改革傳統購銷模式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實現區直林場“提質增效”目標的重要載體,對于整合林場資源,形成行業發展合力,提高經營效益,增強風險防控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整合資源形成行業發展合力。電子交易平臺的集中式交易可為林業主管部門提供完整、實時的、最貼近市場的交易數據和信息,有利于林業主管部門對營林物資采購和林產品銷售的管理監督,對資源的有效整合及統一調配,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并有利于統籌規劃及政策制定,形成發展合力;二是有利于區直國有林場“提質增效”,提高競爭力。利用現代化交易手段和方式將現行營林物資和林產品購銷模式標準化、規范化,化繁為簡,不但節省大量的市場營銷成本,而且讓林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質量等方面,從而不斷提高競爭力;三是有利于規避行業風險,提高防風險能力。集中的、完全市場化的電子交易,具有較強的價格引導、資源整合的作用,讓所有的交易商都非常明了市場的價格趨勢、市場綜合采購成本,有效地抵御市場價格風險;四是有利于行業誠信建設,提高行業融資能力。電子交易平臺利用集中交易的數據分析可有效建立交易商誠信檔案,利于融資信貸業務的開展;五是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電子交易平臺在交易的“公平、公正、公開”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且高效快捷、覆蓋面廣、交易成本低廉、交易費用透明,所需交易成本公開透明,比傳統的貿易方式節省了很多業務拓展費和人工費用,以及其他不可預見性開支;六是有利于促進行業規范發展,規避腐敗現象發生。通過電子交易有利于促進林業產品的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林業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水平,促進林業行業整體發展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采用現代化的電子交易平臺,可有效規避林業大宗物資在購銷環節的圍標、串標行為和經銷人員的腐敗行為,凈化購銷環境。
記者:廣西區直林場開展遠程電子平臺交易具備哪些條件和可行性?
蔣桂雄: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區直林場普遍支持是開展電子平臺交易的重要基礎。4月初林業廳開展了區直林場大宗物資購銷管理改革試點調查問卷活動,從統計情況看,13家區直林場普遍認為通過電子交易實施大宗物資購銷是經營模式的創新,代表了現代購銷發展的方向,為開展區直林場大宗物資電子化購銷交易試點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其次,東盟交易所完善的交易設施和成功的運作經驗是項目實施的重要保障。東盟交易所從2006年成立至今,在電子交易的運作和管理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已經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專業素養的交易、交收、結算、金融服務、技術保障、市場開發團隊,具有成功運作廣西儲備糧等產品電子競價交易的成功案例。
第三,廣西豐富的林業資源是開展林產品電子化交易重要保證。開展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最重要的因素是具備良好的市場資源:一個是供給資源,另一個是需求資源。廣西是全國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參與的企業眾多,市場交易活躍,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這種優勢地位仍將延續。這為在區直林場率先開展營林物資和林產品電子購銷交易,逐步構建廣西林業產品電子交易平臺,具備了較強的行業支撐和市場延展性。
第四,擬交易品種已有較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和行業交易規則。我們計劃推行電子交易的主要品種包括化肥、甲醛等大宗原料,以及木材、人造板等林產品。其中化肥、人造板等已有國家或行業標準,木材銷售經過多年銷售實踐也已形成一定的行業交易規則和標準,這為在林業系統推出電子交易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利于電子交易的順利實施。
記者:對廣西林業部門在電子化購銷交易方面有怎樣的目標?
蔣桂雄:廣西是全國人工林、速豐林、經濟林和桉樹林面積最大的省區,人工林面積超過1億畝,速豐林面積超過4000萬畝,經濟林面積超過3500萬畝,2012年木材產量達2100多萬立方米,居全國第一位,占全國的1/4,是全國最大的木材生產供給基地,也是全國經濟林產品產量和肥料等營林物資需求大省區。據不完全統計,全區每年林產品和林業物資購銷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其中區直林場約為100多億元。廣西林產品市場龐大,參與的企業眾多,市場交易活躍,為區直林場開展營林物資和林產品電子購銷交易,逐步構建廣西林產品電子交易平臺,奠定了較強的行業支撐基礎。
下一步,我們通過繼續采用和普及現代化的電子競價交易方式,逐步構建一個集交易、結算、信息、物流及融資為一體的林業電子購銷交易平臺,為相關上中下游企業提供一個公開、透明、高效、低成本的全新購銷交易模式,最終將形成林業產品的“廣西價格”,提高廣西林業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話語權。(作者: 中國綠色時報記者 張雷 彭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