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家具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趙瑞海趙瑞海:
特別感謝朱主席。我覺得寓教于樂更有意思,讓我來講北歐的一些感受,我說實在話,這是趕著鴨子上架,我從來不會干這種事,長這么大也沒看過PPT跟人講話,都是想到哪說到哪,亂說,所以我習慣亂說了,所以大家得諒解,我就這么一個狀態,你要讓我嚴肅的說我可能還說不出來,所以跟大家簡單的用幾分鐘報告一下我這個想法,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認識這么當的朋友,聽到這么精彩自報告,所以我是個來學習的,并不是來做報告的,所以大家有一搭無一搭的,有一耳朵無一耳朵的亂聽,我也亂說。
講講北歐,我是從1992年開始去北歐,開始跟北京的設計師、工廠,還有社會各界的朋友接觸,以將近20多年了,很有高興,包括瑞典、丹麥、挪威、冰島,這些國家我都走過,而且去過很多次,有很深的交流,坐在這兒也想跟大家說說我對北歐設計的感受。我在這兒寫了簡潔、樸實、自然、寧靜的設計風格;穩定自信的生活價值觀;與中國人內心世界的高度契合。北歐的設計是心靈的設計,是一個用心去感受的過程,我老說北歐的設計師是高端的人才能看得懂的設計,中國的話是把飯埋在肉里面,北歐的設計師把好的東西藏在里面,要有心人能看得見。意大利和美國不一樣,更張揚,更挑戰。
我有今天的成績,受益于北歐設計的影響。曾經4、5年前我想放棄,我覺得北歐設計是不是可以再走下去,因為它太干凈了,因為它心靈是一塵不染的狀態。中國又是開素發展,快速改變的狀態,是不是這一套還能走下去,所以我也動搖過。經過這幾年反復的思考,我更堅定了北歐人的生活價值觀,其實北歐的設計師有了一個非常自信的生活狀態跟生活價值觀,才延伸出了它的審美價值。所以北歐是一個有根的設計,有生活價值觀的設計。所以我特別有感情,要談起北歐設計,我能站在這兒談到晚上不吃飯,真的很過癮。而且很自在,北歐設計是經歷了繁華之后的回歸,整個社會進步,整個社會富裕到一定程度,又回到了一種純樸當中,這就是很好的層次。如果沒經歷過繁華,沒有過過好日子,你就直接樸實了,這就是農民。你非得經歷過,你再樸實,這叫有修養,這叫有高度。所以我覺得北歐的設計真的是非常好。
北歐人呢?今天有很多北歐的朋友,北歐的設計有很多的符號跟我們明式家具有同出一脈的感覺,北歐人的內斂和中國人的內斂有非常高的契合度,中國也是精神很內收的民族。你看北歐的朋友,如果跟他正式的握手,政府的聊天,他會臉紅,你注意看,他很激動,當然他們皮膚也白,我們不容易臉紅,中國人喝點酒說的也順溜了,唱的也美了,中國人也內斂,兩個國家有很多文化相同之處。北歐設計一定是一個特別適合在中國發展的一個設計元素,我覺得它是一種基本的設計文化,因為它跟中國有非常高的契合度。再一個它真的好,我不否認,我拍著良心說北歐的設計好,它真的理解了生命,理解了自然,理解了人跟自然的關系。我曾經在15年前跟北歐設計協會的主席聊天,這邊是北歐設計協會的主席,這邊是意大利設計協會的主席,我得跟他們提問,我說你數數北歐設計的精神是什么,北歐設計協會的主席告訴我說北歐的設計是尊重人性的,我一想這說的很經典,他們都能聽得懂。我問意大利協會的主席,我說意大利的設計是什么?他說意大利的設計精神是挑戰極限,你是覺得極限,工藝的極限,顏色的極限,空間的極限,就是說你不敢想的我都敢做,我嚇唬嚇唬你,所以我覺得完全不同的思路。我就說這么多,這個咱就上到這兒。
北歐設計在中國的發展我覺得應該是這個,北歐設計其實很內斂,有點路,應該去多跟消費者做精神層面的溝通,其實中國的消費者大家可能看不懂,有的市場認為中國的消費者過于急躁,過于善變,變化很大,中國市場變化很大。其實這兒有很多外國朋友,我覺得大家得理解中國,中國改革開放不過幾十年,我們要用幾十年走完你們國家一兩百年的路,我們快點也是應該的,我們多嘗試的東西也是要理解的,我覺得北歐應該更多的去跟中國的消費者溝通生活觀,去溝通你的生活理念,去把北歐的生活方式跟價值觀介紹給中國客戶,從而帶動北歐的產品,北歐的設計,包括我們說宜家,就是非常成功非常成功的例子。
第二北歐的設計如何適應中國的快節奏。其實中國人的快節奏跟中國人的多樣性是有遺傳的。因為我剛才講了,中國人是拿到了快速的吸收,快速的吸收西方的東西,完了以后又快速的摒棄。覺得這事弄完了,不好玩了,再弄新的。這兩年有個中國的經濟和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國的自信心也會很爆棚。中國又把民主的東西撿回來,把老東西給撿回來,得有點中國味,如何去研究中國的市場,如何去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如何看待中國矛盾當中的市場消費,我覺得要從根上下手,去從宣傳生活方式,去解決跟中國人的心靈溝通開始。從吃飯就看得出來,中國人的菜系是最多的,北歐人沒幾種菜,去了就那么幾種,中國你吃一年也不能重復,中國人口味多,市場的口味也多,這就是代表我們消費的多樣性需求的一種文化內核,它有這樣的文化基因,它需要更豐富的表達,它需要更豐富的東西。所以我覺得中國的設計,一要解決它的快節奏,第二要解決跟中國人的溝通。
第三要解決整個設計的融合。國際設計已經高度的融合,大家很難分清楚這個是什么流派的,基本的價值觀是趨同的,如何用這樣的設計跟中國溝通,這是一個學問。
第三塊內容我就想講曲美與北歐的未來。
1、起碼曲美會堅持這樣一種生活觀,去研發和推廣我們曲美的產品,曲美的核心是北歐的設計理念,可能我們有更豐富的表達方式,這也是我們想要追求的一個目標。比如說北歐的設計如何跟中國的設計結合,北歐的元素跟中國的元素結合,可能會更適合市場,更具有推廣價值。
2、通過曲美多年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和對中國市場的研究,來把設計的精準化提升,來動員更多的設計師參與到為中國市場設計的這么一個工作里面,這是我們企業能做到的,如果說提供更準確的設計任務或者說提供更準確的設計定位,設計有兩個內容。一個是確定設計方向,一個是實施設計內容,當你確定設計方向的時候,它需要更多的因素進來,市場的因素、渠道的因素、成本的因素,方方面面的因素,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3、建立更寬廣的合作平臺。我們要把我們這樣的思路站線給更多的設計師,國內、國外、北歐,甚至更寬領域的合作伙伴,來推廣我們的產品。我們做這樣的安排,其實我們做了很多的溝通問題,我們組織我們的消費者去北歐去參觀和交流,這也是企業能做的,以后多搭這樣的平臺。還有盡量做成采購商。剛才我聽了朱主席的報告,特別好,這個材料應該是曲美的一個方向,未來我們可能在這方面要去研發一些產品,爭取帶來更純粹的北歐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爭取形成比較好的商貿的合作平臺,不光是設計,從商貿上我們也有更好的合作,我就說這么多,謝謝大家。
主持人:這次我們在做整個中瑞木業日它不是一天的工作,其實歷經了3個多月,大家看到合作方做了很多的工作,其中有一個大膽的設想就是他的那一種的細節,下面有請上海交通大學生態建筑專家博士宣湟先生,他的演講主題是“在極限中尋找設計創新——一個以木材為主題的設計競賽”。
宣湟:各位下午好,剛剛聽的朱先生的演講,非常好,因為有這么多的數據,還有圖表,非常嚴謹,趙先生的演講又非常地風趣和幽默,我想我要講些什么,我可能只能談談教育了。很遺憾今天我的同事范文兵沒有辦法參加,我代表他來介紹和瑞典木業的合作。
先回答朱先生給瑞典木業的建議,根據瑞典木業材料的特性,你希望他們去發展木結構建筑,以及通過產品來推廣他們的木材。我幫瑞典木業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他們現在已經著手在做這個事情,他們和交通大學已經有一個合作,他們成立了歐洲木結構技術中心,在交通大學要準備設計并且建造一個8萬平方米的木結構建筑,我想這個規模在整個世界和中國都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他們希望通過木結構建筑來推廣瑞典木業協會的木材。
你說到他們通過設計家具,來推廣他們的產品。他們和交通大學的另外一個合作,就是希望利用瑞典木業協會贊助給我們的木材進行一個設計競賽,通過這個設計來尋找的一個問題,就是瑞典木業的特點以及瑞典木業可以成為什么。
我們的題目是“在極限中尋找設計創新——一個以木材為主題的設計競賽”,是交通大學和瑞典木業協會合作的內容。我會講兩個內容,一個是設計競賽工作房合作。第二個是為什么放到交通大學二年級來做這個事情。
這個設計競賽的主題是參賽者主要利用木材設計一個與人體發生某種關系的裝置。它可以是家具,也可以是很多可能性,在我們范圍內我們希望探索,它可以成為什么?它的功能非常多樣化,可以是激發校園中某種公共活動的發生,也可以是都市街頭生活的某種功能補缺,也可以是家庭生活的某個具體需求,對未來生活某種活動方式的展望,我們會把答案留給學生來回答。我們會有一個大小的控制,3×3×3。
我們會給他們體夠一些要求,要求它有一定的力學性能,要有承重性能,要完成兩個人坐、臥兩個動作中的一個。以瑞典木業提供的木材型為主,濕度加工,保持木材原有特性,再附加不超過2種材料。而且還控制他們的費用,不準超過1500塊錢。
面向全體二年級建筑學專業學生,全校其它專業,包括土木、力學專業為主,主要對這個方向感興趣,都很歡迎他們加入。當然也包括交通大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會成立大概10個小組左右的參賽隊伍,每個小組有3名二年級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來參加競賽。這個月底會發布徑賽廣告的通知,在今參賽隊報名截止。明年會結合繳退大學的課程設計,會邀請國內外著名的學者和設計師,包括結構工程師,來參加2到3次中期的匯報,來指導學生進行這個設計。在3月8號和瑞典木業協會一起評出前3名4個隊伍,在一周的時間學生會進行一個具體的建造,之后會舉辦一個頒獎的儀式,由瑞典木業協會頒給最佳的隊伍一個獎。
很高興瑞典木業協會贊助交通大學的活動,支持教育的發展,同時和交通大學進行合作,來探討木結構或者是說木材在設計上的一些可能性。同時他們非常看法,支持交通大學獲得一等獎的隊伍去歐洲學習的機會,同時選出二等獎和三等獎1到2名的隊伍。
我再說一下交通大學二年級的題目,來探討結構、材料、建造的關系。在我們這個環節內會探討結構、材料、建造的關系,以及材料物質性的探索,以及建造、材料、結構在空間上的關系。
我們先鋪說第一個部分,會利用木頭和木材去進行橋的設計,會進行大比例的建造,1:2和1:5的建造,沒有辦法1:1的建造,這次通過這次大賽,可以進行1:1的建造,把我們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個競賽的結果會在3月份和大家見面,希望我們會有精彩的作品呈現給大家。這是我們在課堂上橋的一些設計,學生需要對非常多的試驗,通過試驗來推進設計的過程。
這是他們對材料的探索,包括有木材,有一些鋼結構的材料,有一些塑料的材料,以及一些紙的材料。這是一個麻繩,這是對石蠟材料的研究。這個可能你不太看得出來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材料,它其實也是紙,這是對報紙做材料的研究,它把報紙搗碎之后加入黏結劑。
這是實際的建造,學生通過設計之后,會用各種材料,這是他們的成果,這次的成果和這個會不一樣,因為我們有非常好的材料和非常好的機會。
在和瑞典木業協會的合作或者說我們的設計理念有幾個方法。第一個是希望通過這個過程,循序漸進的不斷深入。第二個我們有針對性,不希望它涉及每一個方面,希望把某一個因素可以推到極致,試試看,看看木材在這個主題下面有什么對話,謝謝大家,希望大家在廣州大學可以看到交通大學非常好的作品。
主持人:謝謝宣老師。中國有句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在想我也簡短的參與了競賽策劃的前期階段,很高興這個項目在這里宣布了,在座各位都是第一次聽到。
前一部分我們的論壇環節大家看到了我們有來自瑞典的專家給我們行業普及知識,接下來朱會長又對材料特性進行了普及教育,加上他對中國前景的展望,作為實業家趙瑞海先生,又給他二十年在中國實踐對北歐社會和價值觀的理念,宣老師又給了非常好的前景,以木材為主題的設計競賽,廣州3月份我們見。